|
船舶未来不会景气。困守造船的衰人们做好穷一生的准备吧!
首先,船舶大型化导致船舶数量的减少,虽然行业经常以吨位作为衡量订单的重要依据,但对于船厂来说,船只的数量对于工作量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船舶的造价以及利润绝对不是对吨位成线性关系。换句话说,即使在相同订单总吨位的前提下,单位船舶吨位的增加,以为这船厂的单位吨位的工作量和单位吨位的造价、利润均是降低的。而船舶大型化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巴拿马运河的拓宽,另一个是航运公司的利益共同体(尤其是箱船),三是新航路的扩展(如北极航线,北极航线可以极大的缩短欧亚和北美之前的航路,且没有苏伊士和巴拿马两个运河的限制)。
其次,产能的严重过剩。现在中国船厂的开工率只有65%左右,而且还有强大的军船需求的前提下,行业依然哀鸿遍野。未来当军船需求告一段路之后,难熬的日子还在后头。如果现在中国船厂开足马力,可以满足全世界的造船需求。而我国从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变为第一造船大国只用了不到十年。现在的越南,印尼,和菲律宾早已跃跃欲试。
第三,新的工业革命。一个页岩气革命就轻而易举的对海工做成巨大的冲击,而潜在的革命更加具有冲击性。比如3D打印技术和大规模的机器人技术会使得产品的生产不再拘泥于劳动力低廉的国家,也就是现在美国所谓的制造业回流。当初中国的世界工厂模式支撑了大宗商品为主的散货船和油船的消费,而制造产品的输出也支撑了集装箱船的需求,可以说新的工业革命会对原有的生产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直接导致航运业的萎缩。
第四,欧洲和中国的经济下行。欧洲经济已经病入膏肓,欧洲的衰落几乎看起来具有不可逆性。我国的经济基本上处于崩盘的局面。国家已经几乎找不到后的对策,东亚国家包括韩国和日本,没有一个是能够完全依赖内需的经济,内需不符合东亚重储蓄的文化。所谓的一路一带对于造船业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长期依赖,我国的船舶制造主要面向出口,而非本国消费。
第五,劳动力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的狙击。造船本身不是什么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东南亚国家一直依赖就有相对较高的造船实力,比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海工,越南的造船等。在船舶不振的情景下,韩国和日本可能会本能的输出造船技术,结合东南亚的低廉劳动力。中国曾经的优势,是中国较为完整的工业结构,以及进出口、税收方面的优势。韩国和日本只要选择在东南亚造壳本国造芯的策略就可以解决东南亚诸国的配套产业落后的局限,一举击败中国造船业。现在只有祈求东南亚诸国真的是猪国,无法顺利交船,否则菲律宾额两万箱就是中国造船的墓志铭。
祝诸位好梦,继续意淫吧!未来属于中国造船!感谢你们的甘于平庸为和谐社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你们的子孙后代将铭记你们对于贫穷的执着。
践行中国梦!从造船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