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河北船舶工业[1]--造一条大船拉动97个产业 导言3月29日,凝结着专家们汗水和智慧的《河北省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正式通过专家组评审,这标志着"河北舰队"进军国内造船业有了明确的航标,一个沿海大省的强省之路上,以船舶工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正扬帆起锚…… 伴随着渤海的春潮,山海关船厂百万吨船坞的工地上热火朝天。焊接、刷漆、安装……上百名工人围着一艘巨大的轮船忙碌着。 “造一艘3万吨级的大船,大约需要五六百名工人,去年生产高峰时需要近6000名工人。”4月10日,山海关船厂副总工程师姚洪山告诉记者。“近一个月来,我们已经接纳了好几拨农民工了,从正月初五就开始组织农民工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截至目前安排农民工总数超过了3500人。随着我厂各项修造船工程陆续开工,还将有大量的农民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工作。” “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在吸纳劳动就业方面有巨大的优势。”省国防科工办船舶处处长乔庆祥介绍。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工业每百万元固定资产吸纳的就业人数中,船舶工业位居首位。在省第七次党代会上,我省明确提出,在产业政策上,既要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对造船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目前,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约700多万,到2010年全省劳动力资源总数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5800万人。这段时期正是国际、国内造船业的大发展时期,如果河北的造船业能够乘势而上,扩大规模,将大大缓解我省的就业压力。”乔庆祥说。 从另一个方面看,船舶工业是典型的综合加工装配工业,在我国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对其中的97个产业有直接消耗,关联面达84%。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在一艘轮船的总产值中,船厂占三分之一,机械工业占三分之一,其余由船用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创造。据粗略统计,一艘轮船在建造过程中,有数百个配套企业为之服务———船舶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见一斑。 “船舶工业需要大量的钢铁,可以大大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带动钢铁、机械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一艘万吨级散货船的造价上亿元,其中30%的成本用在了钢板上。”姚洪山说:“山船的百万吨造船项目建成后,每年的钢板需求量将达到18万吨。目前首钢秦皇岛公司生产的大部分中厚板都被我们用在了造船项目上。” 我省是钢铁大省,但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档次不高影响着我省钢铁业的做强。毫无疑问,造船业的兴起将极大地促进我省钢铁产业的优化升级。 据了解,韩国和新加坡的大企业正谋划在乐亭县投资建设140万吨的造船项目。唐钢和文丰钢铁公司闻风而动,共同投资50亿元在该地建设300万吨中厚板项目。 船舶是装备制造业中体积最大的单体产品,巨大的产值和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促使我省下定决心发展船舶工业。 根据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6年至2015年,我国将集中力量在环渤海、长江口和珠江口区域新建、扩建一批大型造船设施,扩大造船能力,形成3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这无疑为我省造船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省适时制定了《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把船舶工业发展纳入到环渤海地区全国造船基地之中。“河北舰队”进军国内造船业也有了明确的航标。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于世春介绍,据预测,2010年前世界新船需求量4700万载重吨至5000万载重吨,而目前世界年造船能力为3750万载重吨至3800万载重吨,世界造船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世界造船产业中心继续东移,中国造船产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去年我国造船完工量突破800万载重吨,今年将突破1000万载重吨。按照规划,未来5年,我国造船能力将达到2300万载重吨,产量占世界份额25%以上,出口额120亿美元,将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大省,河北舰队已经扬帆起航,进军船舶工业。 □本报记者 张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