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708所
收起左侧

南极,我们来啦!--关注船人出征南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4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关注ing,祝愿一切顺利!真心羡慕,也想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15-1-24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大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宁德
好几个是我们集美大学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关注,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5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中国科考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今天是124日星期六,一大早窗外呼呼的西北大风和波浪拍击船体的声音让我从床上爬起,透过舷窗我发现雪龙船侧方有座岛,这是海上航行4天来唯一进入近处眼帘的物体。雪龙船在这个岛的东南侧低速来回航行,听船长说岛的西侧浪涌非常大,因为有这个岛的阻挡和庇护,雪龙船目前的海域才相对平静些。我上到驾驶室,正好是大副当班,我们相互介绍后开始谈到海上的天气,大副很年轻很帅也很有经验,他告诉我他已经5年随雪龙征战南极了,目前雪龙船所在海域属于45级海况,平均风速约18/,相当于蒲氏78级风,这已经很好了,他说碰到最大的阵风速度有时达到50多米/秒,横摇达到35度。一般浪随风起,但涌是大风过后形成的,像雪龙船通常在海上航行大风大浪不是很可怕,最可怕的是远处过来的浪涌。在海上航行需特别关注涌浪的方向和大小,一切随气象变化非常快。交流后深刻体会到海上"风云变幻"、"暗流涌动"的力量!人类只有了解、掌握和规避才能有生存的可能,任何想要对抗和战胜大自然的冒险举动都将是螳臂挡车、以卵击石!乘坐雪龙去南极考察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亲历自然、了解未知的过程。就像我们国家面临的极地事业一样,虽然前面有艰难险阻和狂风暴雨等着我们,但一代代极地人还是要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4 +4 收起 理由
水平 + 20 + 4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今天是125日周日,外面下起了毛毛细雨,雪龙船漂浮在海面上有如一座晃动的孤城,大家早已失去周末休息的意识,按照广播通知全体科考队员8:30到歺厅集合进行科考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和战斗动员,同时到相应的雪龙船科考操作平台进行实地操作培训。我和黄维分别跟随海大史久新和海洋一所高立宝两位队长分到CTD两个操作组。雪龙船上的科考作业操作基本上都是由每批上船的科考队员在雪龙船实验室主任的培训下自己掌握操作要领,共同完成科考作业取样的。因此培训时大家听得非常认真,操作也都十分仔细。雪龙船的6000CTD绞车是DYNACON的液压绞车,绞车和操作台在CTD车间的上层,CTD缆绳通过舷侧A架与CTD车间下层摆放在推车上的CTD2410升采水器的圆形托架连结,当向舷外释放CTD时需人工推出推车,打开舷墙,同时A架再缓慢向外倾倒,通过操纵绞车收放CTD
整个过程液压绞车噪声较大,上下层通话用步话机,大家一切行动听指挥,操作培训还是比较顺利。我注意到由于CTD托架端头与绞车缆是柔性连结的,CTD托架在出入水的过程中由于船舶晃动稍有不慎易发生碰撞,同时CTD释放的过程在室外暴露空气的时间较长,在极区作业不利于采水样品的保真。听大洋队长讲雪龙船曾经打算改装此套设套,但终因一些原因未能如愿,这次我和黄维上船考察也是想通过亲身经历,加深印象,充分体会各种科考作业的需求,力争在新的科考作业平台设计中得以实现!下午3点多海面的风明显小很多,根据船长命令雪龙船由漂泊状态改为加速航行,驶离避风位置的麦夸里岛,向西南方向的南极普里兹湾进发,大洋队将在那里开展一系列科学考察活动!(吴刚)

评分

参与人数 1 +8 金币 +100 +20 +20 活跃 +4 收起 理由
水平 + 8 + 100 + 20 + 20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2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金陵老船工 发表于 2015-1-20 08:04
热烈欢迎科学号,向阳红1号,向阳红3号,新雪龙号科考船的总设计师光临本坛发帖,恭喜恭喜,看来新雪 ...

能入俺们伟大的ABS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6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体验生活对其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有好处的.对于海上老油条来说.这就是平凡的一次赚钱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厉害,留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揭阳
期待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感谢你的分享,我们每天都有新鲜事从南极传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8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继续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内江
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每天关注,最近没有新鲜内容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今天28号,早上被一阵阵轰轰的船壳撞击声吵醒,向窗外一看,外面飘着小雪,雪龙船正以6节左右的速度平稳航行在一片浮冰区里。终于看到了想要看到的破冰航行,虽然这个区域的海冰已逐步融化,但时不时看到一座冰山,让驾驶员操纵时格外小心,除了通过雷达扫描冰山外,还经常用望远镜看看远处的情况,要知道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只是藏在水下部分的1/7,而且冰山一直在融化,状态不稳定,说不定哪个时侯翻个身。我来到驾驶室想拍几张冰区照片,由于有冰盖的影响,冰区涌浪几乎没有,左右横摇和前后纵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破冰时剧烈的船壳振动和撞击轰鸣声,这对于船体设计是另一个受力现象,大连理工大学也有学生上船测量不同位置的振动、应变等,我们一起在驾驶室简单讨论了一下,感觉我们需要研究的东西太多了。但还好,毕竟我们已经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了。虽然室外已经零下,为了拍几张好照片,我小心地来到罗经甲板,拍了几张雪龙破冰照片,欣喜的是在视线以内我好几次看到了那可爱的小企鹅,不知道是我们参观他们,还是他们在参观我们,那些小不点儿一字排开安静地目送着我们离开。

破冰前行.jpg
冰山.jpg
企鹅.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 +16 金币 +80 +12 +12 活跃 +8 收起 理由
水平 + 16 + 80 + 12 + 12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持续关系 并祝顺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威武霸气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看到企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张炳炎(1934.10.14-2012.08.02)。舰船工程专家。山东省庆云县人。1960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七0八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舰船研究设计,作为总设计师主持研究设计的“向阳红”号远洋调查船、“813”远洋电子技术侦察船、700箱全集装箱船、综合海洋实习调查船、多用途直升机训练医疗船以及南极综合科学考察破冰船的开拓性研究等都是国内首次开发的大型系统工程。在长期研究设计中,创造性地解决了调查船的特殊抗风力、海洋调查工作与抗台风对船的稳性和耐波性要求的尖锐矛盾、大功率发信与收讯的电磁兼容、大功率水声试验长期供电、大型直升机上船的机船结合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8月2号逝世,享年78岁。
在708所年轻一代科研人员接过院士的接力棒,进军极地科考的征程上,今天特放几幅院士当年在极地科考的照片,藉此向大师致敬!

张院士1996年拍摄于办公室.jpg
张院士在南极1.jpg
张院士在南极2.jpg
张院士在中山站1.jpg
张院士在中山站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40 +8 +8 活跃 +8 收起 理由
水平 + 40 + 8 + 8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5 21:38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