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促进造船行业长期的繁荣发展,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避免指标追求的庸俗化
当前在船舶行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中都有一种贪大求洋的心态。我们总喜欢说“扶优扶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说法。很优很强的企业还需要扶吗?他应该开始反哺社会才对。反过来说,一个需要“扶”的企业,怎么能够称为“优”、怎么能称为“强”?这恐怕是管理部门一种面子思想在作怪,总喜欢给人看,喏,我的行业里也有世界级的大企业了。行业总体怎样,这几个“大企业”之外的企业怎样,他不管。
很多人总以为“大”就是“好”,“大”就意味着“规模经济”、就意味着“高效率”,总之只要“大”了,就什么都“有”了,什么都“好”了。实际上经济学里面不仅有“规模经济”,也有“规模不经济”,大了未必就好,有些方面大了可能反而不划算。企业的经济指标实际上有很多啊,大了之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人均产值、单位面积产值、人均利税、对就业的贡献,等等,这些是不是真的就上去了,如果把同样的扶助条件拿来分给其他企业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他不算,总之就是要大。
实际上“扶优扶强”这个说法应该改一改,应该是“扶出优”、“扶出强”来。帮助那些中小企业,帮助第二第三梯队的企业,让他们能够加快步伐争取早日赶上第一梯队。很多人看到欧美国家的大企业好多啊,好大啊,但是他们看不到欧美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这些大企业就是从中小企业里面来的。可以说没有这大量的中小企业,就不可能涌现出这么些大企业。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人不可能生下来就是巨人,或许有些孩子从小个头就比较大,有些小时候瘦小些,但你总要让他们长大了,才能知道谁是真正的大力士,而从一百个孩子中找到三个大力士的机会总比从十个孩子孩子中找到三个大力士的机会大得多。当然,照顾一百个孩子要比照顾三个孩子要难得多,工作量要大得多。如果我宁可只照顾十个孩子,还从中选三个块头最大的,把肉啊、蛋啊、各种营养品都只拿给他们吃,那么这三个孩子成长为大力士的可能性或许大一些,但是其他孩子成为大力士的机会就被剥夺了。
二:提防升级换代的浮夸化
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升级换代是必然的,这同样是一个不仅仅存在于船舶行业,而且同样适用于整个经济领域的必然规律。有些同志要问:既然是必然的事情,那么我们促进它一下子,有什么不对吗?
就是不对,在当前这个时候,尤其的不对。
拔苗助长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从量上过分强调、硬行拔高,这固然是错误的;在量变还没有积累够的时候强迫质变,同样也是错误的。这违反了客观规律,所以说它不对。
为什么说这个时候尤其的不对呢,因为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企业的生存尚且难以保证,流动资金都出现问题,手上现有的船可能都交不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银行不给贷款,流动资金卡了脖子,这种时候还要企业搞技术升级产品换代,上自己原本并不熟悉、更谈不上优势的新项目,这样有多少现实性、可行性,不妨自己估量一下。
必然有同志又要问:那么我们就一辈子造些低端船吗?
是,也不是。
有些企业随着不断的积累,软硬件都有了提升,能够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船了,很好;但也总有一些企业,或者是新开办的缺乏经验,或者是老厂但是水平确实不足以承担高技术船舶的,又或者经营者自己看中的就是这块市场、就要在“低技术”市场里面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又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搞一刀切?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反过来,大家都去造LNG,LNG的市场容量有多大,够几个船厂吃?须知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越高端的产品需求量越小、市场越窄。都来造,市场不一定消化得了,需求不一定有那么大,但投入却一定是比一般船要大得多的,这个风险并非每一个企业都能承担,配套行业也不一定能跟得上,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至于那些有能力的企业,他必然是不会满足于造低端船的,他必然要升级,要提高附加值,企业总是想要多赚钱嘛。总而言之,赶鸭子上架赶也赶不上,春蚕吐丝挡也挡不住。还是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情
三:防止高高在上的官僚化
简单说,就是放下架子,不要把自己当作什么行业的管理者,不要以为自己高瞻远瞩就可以指点迷津了,底下很多具体的情况你可能并不了解,或者了解得不够全面。脱离了实际,就会像是在莫斯科要求土八路“夺取中心城市”一样。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其实也很容易:纵然不说是人民公仆,至少要做行业的公仆,老老实实地走下去,不仅仅是到那些大型的、很光鲜的企业去,也到那些“规模下”企业去,问一声:同志们辛苦了,能为大家做点什么吗?
四:坚持让市场发挥作用
[ 本帖最后由 大将 于 2009-1-13 17:2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