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8|回复: 5
收起左侧

中国崛起之路不能忽略海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31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说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07-3-31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希望大家清醒一点,冷静一点,镇定一点,爱国一点,大度一点,勇敢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3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是这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31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中国还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及1万多个岛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31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大海啊

天空啊

星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3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中国崛起之路不能忽略海权

中国崛起之路不能忽略海权
   (07.03.29)    来源: 中国船舶信息中心
 

  近日,关于中国海权战略的话题成为热门。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是否在建或已建成航空母舰议论纷纷;另一方面中国国内也对海权展开了精英层面的争议。一是“两会前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叶自成撰文《中国海权须从属于陆权》,阐述中国大陆国家的传统观点;一个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所提的“加强渤海污染治理”和“发展海洋经济”两条建议被吸纳进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传统的“黄色”大陆性国家已经悄然发生着强国战略的“颜色革命”,即“蓝色”海权被提上日程。
   客观而言,中国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陆上领土,中国还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及1万多个岛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国海洋大国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对此,中国国家胡锦涛主席也强调建立强大海军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作为海洋大国,不重海权,没有长远的海权战略,不具强大的海军力量,显然是中国强国之路的战略性瑕疵。故笔者赞成中国走海陆并重的强国之路,眼下应该重视海权战略。

 

   海权从属陆权的观点不合时宜
   笔者以为,叶文的意义在于谨慎的夯基固本,但其通过晚清北洋舰队覆灭的教训、中国海洋军事技术的落后和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近海战略出发,强调中国海权应该从属于陆权的观点显然不合时宜。这种僵化的应然观点的误区在于:一是中国上升的国情远远不同于晚清腐败倾颓的国势;二是中国的海洋军事技术落后不是制约中国发展海权的因,而是中国忽略海权之果。中国有世界领先的陆空军事技术,海洋军事技术可以通过战略转移在近期改善;三是中国要崛起,要成为全球性强国,必然要走其他大国全方位发展海陆空的战略模式。因此,厘清这种似是而非的应然观点才会正本中国发展海权的必然性。

 

   大国崛起依托海权战略具有普遍性
   从500年来大国崛起的轨迹看,重视海权是崛起之道。葡萄牙、西班牙的崛起源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依靠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实现全球性物资流通和掠夺性贸易而完成。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对商船航行贸易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强大海军力量的构建。荷兰、英国等随后的兴起,同样是利用海洋战略实施全球贸易的结果。及至美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列强们既是出于海洋战略带来的殖民地利益的争夺和贸易主导权之争,而解决此类冲突的战场也有相当部分集中于海洋上。战后,美苏冷战和主要强国也都靠航空母舰的游弋来确定本国战略边界的动态扩张。切莫说传统意义上的美日英等海洋强国的崛起实例需要中国借鉴,就是法德传统大陆型国家依靠海洋战略支撑其大国地位的努力也值得中国学习。更有印度这样的后起之秀,其强国战略中也时刻秉承“印度洋战略”。须知,中国是个海洋大国,而且立志和平崛起。在群雄逐鹿或曰多极格局的大国政治棋盘上,中国怎能忽略海权呢?而且,作为陆上强国,中国已经有过数次盛世的辉煌,但最终还是被海洋强国所击破国门而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就此而言,中国也须走出陆权强国的桎梏而同时以“海权、陆权两条路走路的方式”实现中国更开放更多维的大国崛起。

 

   海权战略符合中国的现实利益
   从严峻复杂的地缘政治危势分析,中国重视海权战略也是迫在眉睫。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从1949年代美国构筑的对华岛链封锁环环相扣,美日军事同盟针对台海的意向越来越明显。更重要的是,眼下日澳两国又实现了对华的战略牵制。虽然日澳军事合作同美日安保条约有所不同,但美日澳针对中国的政治军事同盟---“亚洲北约”已经形成。三国均为海洋强国,美国第七舰队虎视眈眈,且经常在台海危机时巡游示威。随着中日钓鱼岛争议和东海油气田争端的扩大,中国海洋国土的缓冲空间日益被压缩被蚕食,加之中国在南海诸岛和东盟相关国家存在领土争端。这就意味着中国从南部一直到东北沿海处于被亚太海洋大国环伺包围的窘境。此时若不通过海权战略予以突围,不构建强大的海军力量形成威慑军事,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会逼迫中国成为单一的大陆国家。而中国的陆上周边形势更为危险多变。为了中国的发展空间,为了中国的核心国益,海权只有从陆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远洋的军事力量扩展才能够打破这一地缘危势,才能形成利益均衡的亚太博弈棋盘,中国才能盘活发展和崛起的困局。
   从贸易安全的角度言,海洋战略也是须臾不能放弃的明智选择。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强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已经超过80%,而对外贸易95%以上是通过海运实现的。中国的远洋造船能力也处于世界强势地位。在此情势下,不发展海权,就不能保证本国贸易安全;没有贸易安全,中国的外向型主导经济就会停顿;外向型经济停顿,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停滞,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就无法维系下去。也正因为如此,为了贸易安全的需要,2005年中国与美国正式签署“集装箱安全倡议”(简称CSI)合作,保障了中美在贸易安全和应对新形势下的反恐合作。必须厘清,中国强大的海上贸易必须有国家主权意义上的海权战略去保护,另外还必须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保驾护航。
    随着中国能源战略的全球化,中国通过强大的海权战略保护“海上生命线”的重要性更被提上日程。目前,中国的石油能源主要来在于波斯湾、非洲及南美地区。而这些能源是否能够成功安全地运抵中国,关键是要突破所谓的“马六甲困局”。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成是中国船只。马六甲海峡已经与中国经济安全息息相关。这个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的海峡,直接扼住东亚国家的能源咽喉。而美日等海洋强国包括印度都对此虎视眈眈,任何突发因素的介入都会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根本性的影响。目前,美、日、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海军都在此布防,也有马来西亚等国提出让中国海军介入。但如果没有高远的海权战略,没有强大的海军支撑,中国对此是无能无力的。虽然有很多专家提出破解“马六甲困局”的很多方案,但开凿陆上运河、开辟其他能源通道的想法都显然不符合实际。随着东亚整合之路的延伸,中国作为大国也必须证实这一最经济的能源运输通道的价值。作为全球第二大的能源消费大国,若没有博弈马六甲的勇气和实力,大国崛起更是一句空话。
   地球75%的面积是海洋。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中国要想成为全球性大国,必须突破传统的大陆国家的心理障碍,从依赖陆权和满足于大陆型强国升华到海陆空三权并重的立体化强国中去。中国陆空领先世界的前提下,海权就是制约中国发展的“短板”,只要靠重视海洋战略才能弥补。

 

   中国海权战略符合区域利益
   东亚整合已经初具雏形,以亚细安国家为内核,以中日韩三国为内核外圈的基础框架已然形成,在此基础上吸附着澳洲、印度等国家,形成了同心圆态势的大东亚。而从地缘形势分析,大东亚其实十一个海洋地域的利益体系。中国作为区域最具活力最重要的国家,当然要适应海洋战略的需要。唯此才可维系区域的稳定,才符合地区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0 12:12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