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是享誉中外得五星级修船厂,在业界享有极高声誉。近几年,造船事业和非船事业也突飞猛进,大大提高了公司在市场低迷情况下的盈利能力。
未雨绸缪,变设想为实践
近年来,公司造船产能持续渐扩大,对生产效率和产品完整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公司科学决策,加快内部资源调整,于今年3月份完成了上建生产场地东移,并于6月25日完成了上建东移后首个(7号39500吨船)上建/烟囱总段整吊,从而为公司推行“上建模块化建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下半年以来,公司“三地六线”造船新格局的全面铺开,因上建总段完整性而影响水下周期的矛盾愈加凸显:由于完整性不高,加之现场管理部门多,致使分段堆场、上建总组场地凌乱无章,场地利用率不高;船体车间、造安车间管理幅度过大,上建生产管理人员和资源配备上相对较弱;上建生产工种种类多,参与劳务工程队达21支,管理难度大;人员劳动效率较低,生产区域与车间办公区域较远,人员长途跋涉,路途中占用了大量时间……
为了解决以上矛盾,模块车间应运而生,澄西造船转模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前路漫漫,变压力为动力
模块车间整合了船体车间上建作业区和造安车间居装作业区的生产组织与实施的职能,主要负责公司所有新造船舶上建(含烟囱,下同)分段制作、总组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船舶水下的上建总体安装调试。下设综合管理组、支援作业区、上建作业区、居装作业区。车间定员64人,目前到岗54人,生产区域分为分段制作区域、分段堆场、上建总组区域等。
根据公司造船计划,2015年公司将有34艘船上建分段制作,32艘船上建开始总组,34艘船完成上建总吊,生产任务非常繁忙。而上建分段制作场地集中在4、5号码头平台以及钢结构80吨龙门吊场地,且只有14个胎位。目前分段平均生产周期为15天,分段脱胎以后进行舾装、铁舾以及管子的安装,给上建总组周期带来巨大挑战。如果码头平台能考虑安装风雨棚,就可将分段制作周期缩短至10至12天。根据1组3区3班组的组织构架,车间暂时没有主体工种的本工班组,直接生产操作全部依靠劳务工程队,给生产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车间下一步将会逐步成立装配、电焊、钳工等本工、协力工班组,以提高车间应急突击、快速生产能力。对上建总组周期脱节的问题,车间积极理顺前期旧账,并与外协厂家及时沟通,将四季度乃至明年开工产品所需外协件提前与外协厂家沟通,定好施工提前量,为做好外协件生产储备创造有利条件。
2013年,公司上建总吊只有13套,2014年有25套,而明年将有34套上建总吊,压力可想而知。虽然前路漫漫,但模块车间全体员工决心变压力为动力,为打造“模块化建造”品牌建功立业。
转型升级,理流程提能力
现代造船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壳舾涂一体化,注重中间产品的完整性。上建模块化建造最佳状态是“封板、亮灯、交钥匙”——所有隐蔽工程、家居内装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工程达到完工状态,上建总段整吊前相当于在陆地上建造了一幢“船用小洋楼”,拎包即可入住。
按照“封板、亮灯、交钥匙”工作思路,模块车间以提高上建总段吊装前完整性、提升劳动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开展工作。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还需具体地研究制定标准作业流程,规范各道工序的产品质量和进度要求;对上建分段堆场和上建总组场地实施相对封闭管理;生产场地实施定置管理,使上建分段舾装、总组实现流水线式作业。
上建模块化建造的转型升级,不仅仅从产品升级改造开始,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技术革新、理论研究的转型升级。在做好技术人才储备等软硬件储备的同时,上建模块化建造还要上升为“变产品为商品”的过程。上建作为有价值的实物“卖”给下道工序,其意义就更加不言而喻。因为,一旦上建模块化建造达到“商品”的要求,就足以说明公司上建模块化建造的管理水平、建造技术和质量达到了高水准,将直接推动公司造船周期缩短、造船技术提升、造船产能扩大。将为机舱大型单元模块、舱口盖等高附加值模块建造订单的承接打下良好基础,也将是公司盈利创收的又一重要突破口。
回首过去,澄西发展是辉煌的一页,展望未来,在中船集团领导下的澄西,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