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夏侯
收起左侧

呕心沥血,浅淡船厂在低谷时生存下来的唯一出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4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我在学校还没进入实际的生产,受教了!{:3_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12-8-24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我把238,239,240一字不漏至少读了三遍以上,你说的都是硬道理,我也不会提“明确反对”意见。

理论和现实有时候很冲突,没有严格的“约定束成”,“界面不一定很清晰”,

造船是个综合工程,仅仅对设计来说,不但设计自身环节很多,还牵扯到其它很多工种的环节,比如设备定货的反复或船级社的尺度或车间生产进度的切实需要或交船期或经营其它需要等等,这些都要综合考虑,设计本身也是为“交船”服务的,仅是一个小分枝而已。
也就是说,技术不可能单独挑出来去“一枝独秀”,不可能去过于“理想化”和“理论化”,有时候要服从大局(必然进度要求、变通处理等等)。
打个比方,在钓鱼岛黄岩岛问题处理上,能根据理论和理想去硬处理吗?很多情况下是在“无奈变通”,ZF也是综合考虑。

我是在基层做具体工作的人,除了具体设计还协调别的工作,深深知道“基层”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苦衷,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搅得“焦头烂额”,我经常觉得我被“整得尿裤子”的滋味(我这几天差点让某船级社愁死,纯TM没事找事)。

总之,很多事情,您的愿望是好的,所述也基本上无懈可击,基本上可以作为“指导性意见”(绝无贬义),但,就象一个人想活下去,可能很难,没法按梦想很顺利地走下去,梦想蓝图谁都能画得很美好,最终能磕磕碰碰走下去就算胜者了。

最后说,你很象我一个老同事(某专业大拿,老技术了),我们类似方面争议比较大,但一直是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企业能否生存什么最重要,技术?质量?拉皮条?这些只是基本,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杀毒软件360最牛B吗?但人家现在一家独大,凭什么,模式。大海航行靠舵手,这话要仔细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一粒米 发表于 2012-8-24 11:26
非常赞同楼主的部分观点:国内绝大部分船厂都是生产部门说了算,他们凭借自己的建造经验去左右设计人员的方 ...

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造船,不是科学研究,不是纯技术性的东西.

一般说,技术发展了,造船才能上台阶;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整个造船水平提高了,技术也就上台阶了.这么反过来说,貌视歪理,其实细琢磨也是有道理的.

中国式造船,是生长在中国土壤上的,只有中国整体发展了,造船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否则只能是"磕磕碰碰"向前艰难前进,就目前环境,民间造船(注意不是国家扶持的航天或原子弹),永远也不可能"单独"超过发达国家,换句话说,设计也不可能"单独"理想

如果硬要说,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设计的说设计),从我做起,也算对,但,别忘了,"绊脚石"很多的.技术人员,即使在外国,也不能做到"纯技术",也要综合考虑问题.

话题已经很大了,貌视也开始跑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听LZ的话,我们哪都差,不如这个,不如那个,但要明白这是个过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条驳子几个钱,等你画好图纸搞好流程,人家江浙小船厂船都造下水了。前几年人家国外船东脑子都进水了吗这么多船放中国造。咱搞技术的看来都有点喜欢一根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建议大家认真思考两句话:

一."科技救国,实业兴邦".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老侠客 发表于 2012-8-24 17:31
建议大家认真思考两句话:

一."科技救国,实业兴邦".

后来还新加了最高最新指示,就是"科学发展观".
根据官方解释: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等等等等吧.

听话听音,请注意这些词: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
""可持续性"
"统筹兼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我之所以对此帖比较关心,发表议论很多,是因为楼主的观点和我一伙伴(推测和楼主一个专业)极为相似,我们分歧很大(仅工作上,生活中好朋友),因为我们平常总是争论,所以我的观点基本上早已经“固化”。

每个人有每个人世界观,每个人也有每个人局限性(含我自己)。
自己觉得适用就好吧,如果不影响“他人”,不影响“公司发展”,其实别人永远也不会干涉。

这个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清楚,我在这论坛上其实已经说的已经很有保留了。
我就此打住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这很火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靠,,,,怎么这么个楼层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90%生产说了算,这是为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珠海
天天喊转型升级,有什么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夏侯 发表于 2012-8-24 14:18
谢谢,看得出来你很认真!也谢谢交流,我来梳理一下。
设计的覆盖面很广,国内设计院所的研发水平好坏不 ...

经过你一梳理,我更看不懂你要强调什么?

你是要强调加强生产设计深度广度的重要性,还是要强调以生产设计为依托进行生产管理转型的重要性。

你知道,92年,江南的年目标是‘保五争六,(保证交我条75000争取交六条)’, 而现在呢,不可同日而语?

国内生产设计的推进,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效率是成倍地提高了。要不,也成不了造船总量老大。

我们,看到了跟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不要妄自菲薄!

你谈了那么一大篇, 估计也就是从一个中型船厂设计部的管理人员所能谈论出来的东西。

记住 UT 船是专利设计,世界没有第二家,就如LNG的货物围护系统,也是世界专利设计,再如LNG货油电动泵也是专利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江海直达 发表于 2012-8-24 21:31
经过你一梳理,我更看不懂你要强调什么?

你是要强调加强生产设计深度广度的重要性,还是要强调以生产 ...

有两点想说一下,
一,92年那会造的不是75000,就是02年,交出的也是74000,75000是后面改进的。
二,UT应该算是个设计的品牌,而不是专利。例如RR新设计个船交UT780,而瓦西兰设计个叫VS489。那么散货还有海豚57000,海马35000,或者翡翠多少多少的。这些代表不同设计公司整出的不同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江海直达 发表于 2012-8-24 21:31
经过你一梳理,我更看不懂你要强调什么?

你是要强调加强生产设计深度广度的重要性,还是要强调以生产 ...

呵呵,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不知道你毕业了没

你如果觉得我“普及”生产设计及详细设计概念过于肤浅的话,我可以承认,也欢迎指正。

当然,我也可以提供给你江南生产设计图纸和宁波三星生产设计图纸供你参考。

你如果需要,我也可以提供新加坡船厂海工详设图纸让你观摩一下,可以看看它们与上船院或8所的区别。

在你工作时间越长,你接触的船东越多,你看到的图纸越多,你现场处理的问题越多,或与你交流的各方的朋友(国内外的)越多时,你就发现了其实差距很大,你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阅历。

当然,要看你是否有心。

中国船厂的管理模式与日韩相差至少10年以上,这是我个人观点,可能有很多人不认可。

抛开所有造船质量管理、造船计划管理、造船物流管理及设计体系的差距不谈,直接谈上面的“造船业成本由钢材、机电设备、人力工资三块构成”

这么一说,中国船企与日韩拼的就是人力工资一块。为什么中国人工资低,但最终几乎劳务总成本还要高呢?谈谈几个差距

1. 因为精度管理的落后,在分段建造完工乃至合拢后,必须要有人去火工效正或烧码板(可能无余量造船不到位的,还要进行余量切割),这所需要的劳务;

2. 因为船厂信誉不足,且分段完工车间底漆破坏面过大,所以多数船厂是二次除锈(喷砂间打砂)时基本是100%去作车间底漆,而日本基本是仅对焊缝或烧焊部位去除车间底漆(其他部位是扫砂)。这之间的劳务及动力成本差别巨大。(要知道,喷砂涂装的劳务成本一般要占到造船总工时费用的10~15%)

3. 国人之中,能复合能力的工人比较少,在日本,一般小组之时,工人焊接完后,直接自己打磨完,自己刷上透明清漆,将之保护,往下转序。(国人都是要N个人才能做这些事的)

4. 因为不重视保护,油漆涂层或被大量污损破坏,设备、舾装件也被污损,导致重新修复

5. 因为未配置更适用的工具工装或管理粗放,导致什么自由边打磨、切割孔修复在后期动用大量的劳务修复。

6. 因为未重视脚手架的设计,导致满船周边都是脚手架,劳务费用惊人。

7. 因为没有合理的造船流程设计(工序、厂区、工位设计),导致了大量的吊车转运、叉车转运及劳务浪费

8. 因为没有合理的托盘配套设计,导致各工位配套托套不科学,工人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翻、去自行清理

9. 其他供货不足、配托不足、设计供图不足、计划不科学、工人能力不足、设备设施落后等等,均会造成大量的窝工、返工。

路很遥远,口号价天响,可是有几个老总可以理顺这中间的弯弯道道”


这是我在另一个贴子里回的,你可以说随便以上任意一条,圈内的船人都烂熟于心。也许,但是船人要做有心人才有价值。

我只是普及一个设计的概念,只是去和船人交流在生产设计和详细设计的设计模式要改进的方向,抛砖引玉而已。没人妄自菲薄,但看着你能拿天朝是第一造船大国说事,你赢了。

你如果认为这几年光是忙于搬家和培养人才的江南的生产设计水平就已经够高了,那我更只能笑而不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小弟作为一个新人  只知道一个道理     人活着  是要吃饭的    只有吃饱了饭  才会想干活  才会有追求   大佬们的眼中    只有一些高端的  可是   中国船厂里的船   大都是只有小学  初中文化的外包工一点一点的造的啊  他们  又如何知道这些   他们只知道   老板给我发工资  我要吃饭  我要养家  我要干活   所以   你哪怕图纸画得再好   设计再精准  到了现场  还得靠他们去干啊   所以  我感觉   太过注重设计等等  还不如想想  怎么把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   才是王道    呵呵  一点愚见   让大家见笑了  还有 我觉得  一切问题  归根结底  都是体制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很搞笑的是,总有人喜欢会去猜测我是哪个渣子船厂或哪个中等船厂的;或有人去猜我的专业。

我可以郑重的说:我其实是自由职业者,我的意见都是百度里来的,嘿嘿。

但我可以相信并且可以肯定的是(扬子江老总也是类似的观点):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无论是海工还是船舶,韩国将是中国永远的天敌,中国也很难超越之。

但是在海工,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的海工将全面赶上并超越新加坡;而造船方面,日本可能战略性撤退或竞争力减弱,但他们将不是中国主要的对手。

未来也可能大有可为。如果挤进了国内造船二十强,日子应该还是不会太悲摧,或者过了冬天可以迎来好点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mar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mynamejkw 发表于 2012-8-24 13:24
广船还可以,不过现在广船的生产设计水平不如龙穴造船。

广船是走了老手,龙穴是用AM做了82000` 32W·11.5W 还有现在的2个项目 练出来人了 ,可惜这些人又要被挤走了

龙穴的设计也不是一无是处,离开后发现它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在一些设计领域还是理念挺好的,目前我用M3出图感觉那个叫蛋疼啊 生产设计还是三维来的真实些吧


另外个人觉得楼主的帖子确实范围太广啦,根本就是制度的事嘛 扯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6-24 19:49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