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夏侯
收起左侧

呕心沥血,浅淡船厂在低谷时生存下来的唯一出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liwei207 发表于 2012-8-21 21:45
弟弟 ,你要是准备在日韩、新加坡、欧美找工作,就请听楼主的建议,若要在国内就业,抓紧时间联系怕马屁。 ...

最不会拍马屁了,天生,木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12-8-22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敢问路在何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把设计分析 的比较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fld361525145 发表于 2012-8-22 23:31
把设计分析 的比较透彻

但造船并不是只有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闲的无聊,乱谈一下

世事无常,哪里有什么绝对、唯一的事情。
造船厂那么大一个摊子,也许能死在某一个制度、部门、人员上,但是不大可能靠单一的改变就能风生水起。

船厂作为一个企业,除了科研项目、市场开拓外,所有接单都是纯粹以挣钱为目的的。而技术在转化成效益前都是狂烧钱的事情。
危机下,船厂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出船东需求、并觉得性价比高的产品,这样船东才愿意下订单。

其他的都是后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梧州
即使没看都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cwpin 发表于 2012-8-22 23:49
闲的无聊,乱谈一下

世事无常,哪里有什么绝对、唯一的事情。

从长远而言,要技术创新,具备建造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才是船企的生存之道。这个可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对很多中小船厂是没有现实意义。

从短期而言,对于某些中小型船厂,我很赞同前面有位朋友所说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做好现有产品,巩固好与现有合作船东的关系,并依托设计院适当拓展业务领域。另一方面,就可能比较复杂了,要通过资本运作手段,或股权转让关系,参与到上游某些船公司的合作中去,以产业链的形式带动船厂生存下来。(这个可能太平洋造船集团做得不错)

现在从南到北,可能还是黄浦是风生水起,订单爆满,黄浦的业务定位、经营手段和商务运作,真是让人钦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执行力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本人96年进入这个行业,比楼主还多混了一年,做管系生产设计的,做的船也不算少,其实归根结底,乃制度使然。我们这个行业的兴衰荣辱,可能就是国家这些年发展的一个缩影,体制不改,价值观就无法统一,一切都是空谈。HZ的LNG管系图纸,有大量本人的签名,设计进展时,举步维艰,流血又流泪,你们根本无法想象本人当时的遭遇,项目做完,只有一种解脱,无任何成就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540970711 发表于 2012-8-23 08:30
本人96年进入这个行业,比楼主还多混了一年,做管系生产设计的,做的船也不算少,其实归根结底,乃制度使然 ...

解脱+1008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江海直达 发表于 2012-8-21 17:22
个人工作中的接触,发现下面几个船厂生产设计做得很好:

船台周期是船厂的生命线,它直接决定了船厂年造船能力以及造船周期的长短。

所以,各大船厂所做的各种转模改制,工序提前,基本上是围着船台(你也可以说是搭载)来做文章的。


以后造船的趋势应该是分段越做越小,总组越做越大,(这当然要受限于船台吊机的能力或船台滑道小车转运能力)以尽可能减少船台吊运次数、合拢焊缝及船体舱室密试。

从理论上说,造船人都知道,只要船体分段合拢完,水线以下舱室密试完、水线以下设备及舾装件安装完(包括舵、侧推等)、水线以下油漆完就可以下水了。但是以此为目的缩短船台周期下水是相当落后的。

所以说,衡量一个船厂综合能力的好坏要看船台周期和水下调试周期也不为过。(虽然这还受限于很多外部因素,设备到货、是否批量船、船台吊机能力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中国人就是一个差不多的将就心态,不管现场工人,生产部门人员,技术部门人员,设计公司人员等等浮于心事,人来人往。
图纸粗糙,现场建造误差控制不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540970711 发表于 2012-8-23 08:30
本人96年进入这个行业,比楼主还多混了一年,做管系生产设计的,做的船也不算少,其实归根结底,乃制度使然 ...

沪东中华能做出LNG,的确是上上下下劳心劳力的结果,这还是和沪东中华有足够的底蕴有关系。
当然,我个人一直认为,在90年代的时候,沪东厂的设计能力及管理水平应该是国内船厂首屈一指的。后来,沪东厂即使拿到了国外的全套技术资料,能做出薄膜型的LNG船,也是下了血本的。

据我曾与某些军方人士交流,同样做054,沪东是鼻祖,但后来做到,军方明显对黄浦更为满意,这也可见黄浦人的厉害。(也有可能黄浦是上下一心,以吃奶的劲在做,而沪东可能不是用最强的力量在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辛苦了,打了那么多字,真是不容易啊

出现了情况总会有办法的,不会像你想的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威海
呵呵
看的问题有点片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不扯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中国的大部分 设计人员 住70平的两房 还着高额的房贷,让设计人员 怎么像国外设计人员一样 设计游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老船人的深刻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毕老师都给奖励了,那就静下心来看一看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看到搂主的评论,可以看到是多年亲身经验的总结! 但是是否过于片面?可以看出你是在设计领域活跃的一分子,你的总结对技术的提高和改进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如果说技术强,管理就强那完全是两码事吧!整个海工建造流程,技术设计只是前期保障的一部分,也就是你说的一切做好,那么后期的生产就可以非常容易了!有些船厂的技术为什么很差,就是内部管理混乱,忽略了技术管理同样重要! 无法发挥技术员的最大潜能!有些公司的技术部管理非常病态,部门200人,经理就干上五六十,为什么呢?没有管理!........还有很多....你懂得!
还有你怎么能忽略计划的重要性呢?没有严谨准确的计划,怎么会有按期的交付?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做的不好!!还有后期的调试,例如海工平台,没有一年时间怎会完成所有系统的调试,这都需要严谨的计划和管理!!

总之,技术和管理哪一个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直是大伙探讨研究的话题!有时候想想为什么很多领域不光是海工,一个人是条龙,当组成一个团体就成虫了.....深思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6-18 19:29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