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5|回复: 0
收起左侧

造船与工业如何科学协调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造船业的发展,受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极大影响,这是由船舶既可服务于航运,又可服务于军事这一产业特性决定的。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造船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来发展,直接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以国家的力量来推动造船业的发展。   
 
在世界众多造船国家中,各国船舶工业的规模、能力、产量、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的差异很大,但总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方队,即以日本和韩国两大造船大国为第一方队;以中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波兰和中国台湾省等若干个重要造船国和地区为第二方队;以数量众多的较小造船国家为第三方队。中国正处在由第二方队向第一方队过渡过程中,发展势头良好。

    由于经济全球化、船舶用途多样化、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船舶工业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全球造船业前景乐观。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90%以上的物流靠船舶运输完成。造船行业到2005年底,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订单,分别达到1699万吨和3963万吨,骨干船厂生产任务已经安排到2008年以后。   

2005年,我国造船完工量1212万载重吨,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3倍,占全球造船完工量的份额也从5.7%上升到23%,排在韩国、日本之后,居全球第三位。但是与韩国、日本仍有较大的差距。    

据统计数据显示和模型预测,进入21世纪,我国造船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但增长呈阶段性波动,即在高峰之后,出现了一个所谓的“高原平台”,随后会继续发展。    

近年来,构成船舶主体的造船用钢板,出现了供应和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船舶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行业。船舶产品是一个总成性产品,产品配套涉及面广。尤其是,船舶工业的发展与钢铁等许多工业行业有较高的相关性。有鉴于此,中国造船业和钢铁业的有关专家重点围绕造船板的供需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现状,剖析问题,找出钢铁工业生产足够的、合格的造船板,以满足造船工业发展需要的途径。    

当前我国造船钢板供需存在着不适应的矛盾   

一、数量上基本能够满足   

我国造船板需求量大致为:2005年440万吨,2007年610万吨,2010年将达到976万吨以上。通过近年来改造原有中厚板生产线和新建了一批宽、中厚板轧机,使得我国船板产能大幅度提高,到目前为止,船板总产能达到了486.4万吨,从设计产能情况看,目前船厂所需要的船板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几家生产船板的骨干厂家,也基本上能按船级社的有关规范要求,生产供应一般强度的船体结构用钢。2006年,我国形成中厚板生产能力3892万吨,按通常船板占中厚板生产总能力的20%-25%计算,可产船板780万吨,再考虑到拟建项目的建成投产,数量上是能够满足我国2010年船板需求。    

二、尺寸规格不能满足造船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目前,船舶设计部门在船舶设计过程中受限于国内资源供应情况,而中厚板生产企业选择中厚板轧机时,只考虑自身的客观条件,而缺乏与船舶设计部门和造船企业沟通,同时,随着船舶大型化、高附加值船舶增加及造船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对船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宽板、厚板、长定尺寸不断采用,高强度船板使用量不断增加,凡此种种原因,造船用板生产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通过调研,船厂普遍反映,要求船板越宽越长为好,主要是由于造船工艺的要求,板宽而长有利于适应大分段等造船工艺要求,提高造船效率。    
随着造船生产组织高效化、船舶大型化,为了减少焊接量,提高船体质量,船板的使用规格有大型化的趋势,板宽≥3米的用量将大幅上升。最大的造船板规格要求达到4.5米×22.5米,所有规格能根据船厂要求定尺供应。船厂也指出,要求船板宽、长并不单纯因为船型变大才有这样的要求,而是为了减少焊缝,提高效率,小船型用宽、长板同样也有利。    
国外造船使用的钢板,在宽度方面一般多采用3.5―4.5米宽的钢板,主要是为了满足船舶结构性能的要求,同时又可以提高造船生产的效率,取得更好的质量保证。在长度方面,国外最长定尺达到22―24米,甚至26米,而国内生产的最长定尺只能达到12米。建造大型船舶所需较厚的钢板,例如厚度在100毫米以上的钢板,国内还不能大量生产,主要原因是板坯厚度达不到要求。    
在尺寸规格方面,船厂还希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按0.5毫米进级问题,一是负公差问题(正公差易造成船舶超重,船舶超重船东要对船厂罚款,据船厂讲,每超重1公斤罚款10美元)。    

三、产品品种、质量有待提高    

现代造船业对造船钢板的品种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对高强度钢板、低合金钢板,特别是对用控冷控轧技术生产的(TMCP)钢板,需要量不断增大,我国虽然能够生产,但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另外,如制造液化气运输船需要的耐超低温钢板(-160摄氏度下不发生形变)等,国内尚不能生产。    

船厂对造船钢板的质量要求主要是板形、表面质量及强度、对角线、厚度、宽度公差、可焊接性能等方面,要求是较高的,国内钢厂由于技术管理、轧机设备的状况不理想,目前造船钢板的质量存在较多问题。    

国内中厚板生产质量、性能存在明显差距,主要是外观质量差、尺寸公差大、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合格率偏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    

此外,我国造船板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落后,成材率低。船板生产关键的指标是综合成材率,目前国内造船板生产的最好指标不超过91%。    

除了管理因素,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已有的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发展不均衡,多数企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较低,难以保证造船板的高质量、稳定生产要求。    

产生质量问题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设备安装、调整不精细,使本来水平高的工艺装备变成了一般水平,花了不少投资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不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检验把关不严格也造成了不少质量问题。   

四、在服务方面差距较大    

在服务方面,与国外钢厂比较,国内钢厂差距较大。造船板品种规格繁杂,用量少,且质量要求高。近两年,由于国内钢材市场走俏,钢板销路好,钢厂接受船板订单,条件较为苛刻,数量少的、规格尺寸特殊一些的,钢厂就不愿意接受。在交货时间方面也不够及时。    

造船钢材要求配套性强,一个造船分段在建造过程中要求钢板从厚到薄;型钢、管材同时供应,但有的钢厂交货,是以钢厂生产组织方便进行的,交货时间有时留有合同尾数,有的拖期2―3个月,使船厂生产无法正常组织生产。有时造船材料要求供货周期紧迫,迫不得已船厂不得不从国外进口。    

目前我国造船钢板生产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生产方面    船板生产存在的问题是轧机配备不尽合理,与船厂布局不相适应。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大多是3200-3500毫米以下轧机,4米以上的轧机仅宝钢、鞍钢、邯钢舞阳等屈指可数的几台,这一状况无法适应造船工业发展的需要。从轧机分布看,与大型船厂多在沿海的布局也不相适应。中厚板生产线除轧机主机以外,加热装置、热处理、矫直机、剪切等装备不配套。    

1999年以后,我国造船板生产量大幅增长,除个别超宽超厚及有特殊要求的船板外,目前使用的造船钢板基本立足于国内。总体来说,我国中厚板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冶炼技术、轧制板形控制、工艺控制、自动化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冶炼技术与国外还有差距,主要表现为钢种命中率不高,成份波动大,再加上性能指标、尺寸、表面质量等不符合要求,改判比重较大,最高的企业达到了10%的改判率,致使成本升高。    

中厚板轧机的单机生产能力小,平均单机产量仅为日本的26%,德国的45%;近年来虽单机产量都有提高,但均属大量生产的普碳中厚板这种容易生产的钢种;产量大幅提高,但开发品种不够。   

中厚板轧机加热炉大多数是推钢式,每小时产量为60―80吨,国外发达国家基本是步进式加热炉,生产率达250吨/小时。    
中厚板轧机3米以下宽度的占到83%,日本、德国的中厚板轧机全部是3米以上,日本5米以上的轧机占62.5%,我国至今只有一台5米以上的宽厚板轧机,不能适应船舶宽幅、长定尺船板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在非沿江、非沿海地区新建了一批中厚板轧机,由于运输限制,基本都选用了3500、3800两种轧机机型,虽使中厚板产能大幅度提高,但并不利于中厚板品种生产,特别是象船板这种要求越宽越好、越长越好的专用板品种生产不能满足。    

在轧制生产技术上,控制轧制、轧制冷却技术已成为世界中厚板生产中最关键的技术。国外钢厂采用先进控轧控冷工艺(TMCP)及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板型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了高精度轧制、控制轧制等。而我国的中厚板轧机在控制板型、控制工艺及设备自动化水平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及装备还有一定的差距。    

造船板生产中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管理不到位,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质量问题,由于不按规程操作,技术管理、现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就发生了。特别是在钢材市场走俏的情况下,有追求产量、不顾质量的倾向。   

(二)供应方面    

船板生产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在供应方式和供应渠道上。我们现行的是点对点的供应方式,即一个钢厂供应一个或几个船厂,反过来说是一个船厂向一个或几个钢厂订货。   

通常建造一艘船需要数百个尺寸规格,从提高采购效率的角度出发,船厂希望能够实现整船供应。然而国内多数中厚板轧机在建设初期并未考虑现代造船业的发展,受装备条件的限制,国内钢厂很难实现造船钢板不同规格的系列化生产。    

造船钢板需求和供应产生不相适应的重要原因是,钢铁、造船两个行业交流得不够。以前钢厂到船厂调查研究,只找到采购部门,很少与设计、制造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六点建议   

一、把转变发展模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摆在钢铁业、造船业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端正对发展的认识,转变发展模式,即不能单纯追求做“世界大国”,盲目追求世界第一。要在做世界钢铁强国、造船强国的目标下,把产业做大。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方面,而不仅仅是追求量的扩张。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品种,强化管理,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建议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领导班子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加强两个行业的交流和沟通   

钢铁、造船两个行业关联密切,造船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钢铁行业的支持,两个行业应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互相沟通,共同发展。从供需衔接前移到科研与规划的衔接。两个行业应建立技术联合体,从研发阶段就密切合作;建立价格和资源联合体,理顺供求关系。建议由中国造船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共同构建一个平台,组织钢铁、造船两行业的设计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供销人员定期会晤,双方共建技术研发体系和供销体系。   


三、根据船厂布局调整船板轧机布局   

根据发展需要,造船工业调整了布局,大型船厂多建在沿海,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宽幅造船板运输不便,建议根据船厂的布局,相应调整轧机的配置和布局,特别是宽幅轧机的配置。除宝钢5米轧机已建成、鞍钢在鲅鱼圈新址建5米以上轧机项目已获国家批准外。是否在广东、广西、河北的曹妃甸建设5米以上的轧机,需要认真加以论证。3个地区都应该搞出规划,指导发展。   


四、建立船板精品生产基地   

鉴于造船板是一种工艺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的专用钢种,有必要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珠江三角洲地区组建船板精品生产基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宝钢为中心,从经济效益、效能出发,把相关的几套轧机配置起来,分别生产不同规格的船板,主要供给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船厂,也可供应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以鞍钢为中心,加上唐钢、济钢和邯钢等,把轧机配套,生产船板供应本地区的造船厂。   

济钢集团对现有的3300毫米中厚板轧机进行技术改造,以开发生产高强度级别的船板。邯钢集团可以利用现有舞阳钢厂在宽厚板生产上的技术优势及多套宽、中厚板生产能力,联合开展造船板的研发和生产,以满足环渤海造船发展的需要。唐钢集团创造条件,以京唐港为基地,生产精品船板,供应环渤海地区的船厂。   


五、组建现代化的造船钢板加工配售中心   

借鉴国外经验,造船板最理想的供应方式,就是成立造船板加工配售中心。这种加工配售中心是连接造船和钢铁两个行业的纽带,可以达到生产组织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节约资源的目的。   

建议建立大型配售中心,进而建成大型零部件加工中心。这是一种现代化的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配售中心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合理地加以组织。把两大行业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共荣共赢。可以由船厂、钢厂投资,也可以吸纳社会资金,建立股份制企业。配售中心是兼顾钢厂和船厂双方利益的第三方,它把船厂的订单优化组合,合并同类项,分别向钢厂订货。船板到货后,根据船厂的要求,平整下料、加工、焊接,制成大型构件、小型构件配售到各船厂。   
成立配售中心的事情已经议论了多年,有的钢厂与船厂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但都不是理想的模式,当前各地区对此跃跃欲试,纷纷提出要建立各种各样的配售中心,此事决不能一哄而起。建议先在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试点,各成立一个大型加工配售中心。尽快开展可行性研究,明确任务、目标、组织结构、运营方式等问题,报有关部门,在采用市场竞争机制的前提下,争取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   


六、把加强自主技术创新放到重要位置   

提高行业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是要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中国造船业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建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完全本土化的造船业。这就要求我们从技术引进,尽快地过渡到自主开发。着力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技术创新的品牌。造船板的生产要不断满足造船业技术进步的要求。宝钢、鞍钢、邯钢舞阳等企业已经有了相当的技术实力,要继续在技术创新方面下功夫;无论是船厂还是钢厂,都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生产线以及各种管理微机化。都要重视技术研发,特别是制造技术研究;加大投入,注意培养人才,争取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

[ 本帖最后由 2006power 于 2008-4-16 22:5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5 01:02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