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aoxu 于 2012-3-2 03:54 编辑
现行问题分析 现行xxxx系统只是局限于为调试服务。先说说它的功能:系统化思想,以调试顺序为主线,反过来追踪机械完工MC完成状态。主要是用来管理有限的机械完工MC(什么是MC?其实就是一个报验阶段,周期很短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之所以说它有限是因为它“重果不重因,棍棒式的管理,将本来能在MC之前解决的问题掩盖在MC当中(您会发现MC周期特别特别的长),集中到MC当中去解决,搅乱了合理的生产节拍”。 生产上的问题是什么呢?对比一下造汽车,你会发现:缺少一条自动化的机运链,缺少生产节拍,现代化的工具,质量体系,信息化(这里不说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绩效、行政制度,安全等因素。单单从生产上来考虑。)。 “缺少一条自动化的机运链”,您也许会说:“造船,造平台怎么可能有自动化的机运链呢?”那么我要问一下什么是机运链? 机运链的本质是什么呢? 不就是将生产场地,生产工位,按照生产阶段,生产工序,放在时间轴上吗。自动化:就是建立合理的生产节拍,将人力,资源等要素,及时地分配到相应的生产阶段,生产工位中去。机运链上有线速和生产节拍,线速是理论值。生产节拍<=线速。生产节拍受到人力,资源,自然等因素的影响。 对比一下船厂,生产阶段,生产场地,工位,工种有多少个?是否分配合理。线速是多少?是否评估。生产节拍是多少?是否考核。计划性,时效性怎么样(工序的时效性怎么样,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 现代化的工具。机器总比人效率要高。对比一下造汽车。它的冲压车间,三条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冲压件能供给烟台和沈阳两地使用。用的工时,工种很少,效率高。至于船厂的MPC,我不太了解,也没有发言权。但是它的作用却是很大的。没有充足的自制件(也包括采购件),会影响到生产节拍。 质量体系,就不多少了,主要在于观念意识和制度。丢掉了质量,一味的追求生产节点,最总毁掉了自己的信誉,延误了生产周期。 说到信息化,也就说到了我要讨论的主题:关于建立生产中心数据采集与分析中心的构想-建立虚拟的“自动化机运链” 先不说生产中心有那些信息管理系统,就说说生产中心需要那些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建立,上面说到的“自动化的机运链“:将生产场地,生产工位,按照生产阶段,生产工序,放在时间轴上吗。自动化:就是建立合理的生产节拍,将人力,资源等要素,及时地分配到相应的生产阶段,生产工位中去。 1) 人力资源评估系统 2) 生产阶段,生产工序,工位分析系统 3) 生产线速,生产节拍分析系统 4) 项目级人力资源分配预警系统 5) 项目级任务包定制系统 6) 项目级生产阶段,生产工序,工位定制系统 7) 项目级生产线速,生产节拍定制系统 8) 项目级生产线速,生产节拍监督系统 思路方案 1) 建立项目技术工艺组(拆解项目,提供技术数据) 2) 建立生产工艺组(项目级生产阶段,生产工序,工位定制) 3) 计划中心制定相应计划(项目级生产线速,生产节拍定制) 4) 生产前期筹备组(项目级人力资源分配) 5) 建立项目数据采集分析组(项目级任务包定制) 6) 生产管理系统分析开发组(软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