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40|回复: 28
收起左侧

关于麦伯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2011年04月14日证券时报记者 黄丽  海洋工程业务日前发生高层人事变动。公司旗下的中集来福士董事会决定对公司进行人事调整,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继续担任执行董事长,并接替章立仁兼任首席执行官(CEO),章立仁继续担任执行副董事长。作为中集来福士的创立者,董事会推举章立仁为荣誉董事长。董事会同时任命中集集团副总裁于亚担任公司总裁,协助CEO负责公司的日常性运营工作  麦伯良表示,海洋工程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中集集团未来需要重点培育的业务。中集来福士具有条件优越的生产基地和创新的建造模式,拥有专业化的技术和管理团队。通过在建项目特别是首制项目的批量交付,公司与团队都得到了改善和提升,相信通过改善机制和提升管理,公司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证券时报记者 黄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麦伯良先生是中国集装箱工业的第一代工程师,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在中集公司工作至今。他从技术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靠出色的业绩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逐渐走上公司的领导岗位,并于1992年被董事会聘任为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由一家曾经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初步具备世界级地位的中国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麦伯良--中集集团总裁从最初的差点儿破产清算,到连续六年,中集稳坐世界集装箱大王地位,深市传统绩优股,市场份额占据1/3以上。海外接单从区区百台起步,抓住全球集装箱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机会,打败日本韩国企业,成就“中国制造”优势。严格管理,成本控制走在价格下滑的前面。1959年1月出生,广东肇庆市人。1978年3月-1982年1月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1982至1987年6月间历任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工程师、生产技术部经理;1987年7月至1990年5月: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1990年5月至1992年2月: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任代总经理;1992年2月至今: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麦伯良从90年代初期开始,他预见到集装箱制造行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果断把握行业历史性机遇,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兼并收购行动,在大连、天津、青岛、南通、上海、深圳、江门等地建立了11个生产基地,使公司发展成为辐射中国沿海港口的具有全方位生产服务格局,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能够生产干货箱、冷藏箱、特种箱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造箱集团,世界市场占有率达38%,取得产销量全球第一的业绩,并把这一记录保持至今。他的突出业绩获得了国际集装箱制造界和国际航运界的瞩目和认可,多次应邀出席一年一度的“国际多式联运年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在他的领导下,中集集团已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佼佼者,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上市公司50强”,并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百家上市公司第一名”。2001年取得了每股收益列深、沪两市第一的优秀业绩。2002年3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出席“对话”节目,成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系列对话的首位嘉宾,国家经贸委、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有关领导、专家应邀出席。该节目在“两会”期间播出以及加播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02年4月,应“世界经济论坛”的邀请,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企业高峰会”并发表了“入世的挑战,中国企业家如何面对?”的主题演讲,获得与会企业家们的高度赞誉。国家行政学院、中欧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著名学府多次邀请他前往讲学授课。麦伯良同志还兼任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协会副会长;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会长等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麦伯良于1982年毕业后进入位于深圳蛇口的中集公司工作,担任公司技术员。中集于1980年由香港的中资机构招商局集团与丹麦宝隆洋行合资兴建,双方各占50%的股份,经营权归丹麦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之初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中外双方在管理理念上出现了冲突,公司经营不善,到1986年,注册资本300万美元几乎全部亏光。当时,招商局对是否关闭中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鉴于中集处于蛇口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出于政治原因,招商局最终提出了对中集进行“内部清盘”的决议:保留中集,由麦伯良“主刀”进行大裁员,当时中集从330人锐减到59人。
  裁员后的中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活下来”。当时的中集,根本不是在生产集装箱,也没有集装箱可以生产,为了赚一点工钱,能够养活企业,马路围栏、家装的铁门、铁窗等都干过,以后逐渐过渡到做一些高档次业务,如沙角电厂、大亚湾核电站、香港西区走廊、海底隧道等一些大项目的钢铁工程。
  麦伯良当时负责各项工程的总调度,同时还兼做质检员,在沙角电厂曾流下过麦伯良的血。据麦伯良回忆说,“沙角发电厂建设的时候,有个煤码头,我们就做煤码头的铁围栏,碗口粗细,很多。我记得在车间里排列了一长溜,发货了我就去检查。在检查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老兄开着叉车装货,‘嘭’地一声撞到了围栏,一溜围栏都倒下了,当时我根本就没有地方退,比较幸运的是只轧到小腿,扎断了两个脚趾。”
  “第二天我们的调度会就搬到医院去开了,因为只有我一个人清楚,哪一张合同,哪一个班组,什么进度,什么时候要求交货,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等等情况全部在我一个人的脑袋里。我在医院住了几天后,我们的司机(后来成为南方中集总经理),他每天到我家里背我上班,背我去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我这个腿就这么吊起来。”
  1987年,中集开始重组,中远集团的进入为中集带来了大批的集装箱订单,从此中集步入世界集装箱市场。“1987年我当副总主管业务,一直到1991年我当总经理,就开始立志要当业界的第一。1992年开始内部股份制改组,1994年上市;1996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打败韩国企业,做到产量上的世界第一了;那么到了2001年,我们认为已经真正地做到了世界第一,因为在品种、技术、营销、管理和其他方面都做到了世界第一;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引领了世界集装箱发展潮流。”
  剖析中集打败韩国企业成为世界第一的原因,麦伯良认为:“我觉得韩国企业错就错在当时把价格抬高了,定价上出了问题,使得中国、东南亚看到集装箱制造业有利可图,在三年之内一下子建了 60多个工厂出来。一出来,他们的企业就傻了。这就是韩国企业最大的一个错误,但集装箱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和其他地区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如果他们当时不是这么做,也就最多晚几年,但绝对救不了他们;第二,他们对这个行业转移到中国的速度判断错误,而我们把握了机遇,踩准了节拍,他们在行动上慢了两年,结果他们已经追不上我了。”
  在麦伯良的战略分析之外,中集的成本控制也是相当出色的,这也是中集夺取第一的法宝之一。据统计,从1996 年至2000年的5年里,中集单位产品材料成本降低了33%,中集集装箱产品的总成本比全行业平均成本水平低了50-100美元,正是这50—100美元,确保了中集在集装箱价格下滑的大趋势下依然占有绝对的市场竞争优势。
  在麦伯良心中有两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一件是中集成为世界第一,另一件则是中集的团队。麦伯良曾经公开坦言自己之所以没有离开中集,很大程度的原因是难以割舍中集的团队。“中集很多中层干部是那时的59个人之一。麦伯良常常说起一句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集的团队至今没有一个人出现大问题,这令麦伯良感到欣慰。除了常常讲到的“人生观”教育,中集标准鲜明的激励机制和审计制度也为团队的良好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集的激励机制可以归纳为在统一标准下倡导一种不平衡机制。“中集提倡的就是不封顶,不保底,干得好,我们高的有一百万。”中集有一个考核指标体系,平均两年进行一次审计,审计结果和会计师的结果一致,麦伯良坚决兑现奖金,“如果算出来零就是零,一百万就是一百万,我们不会去刻意强求这种平衡。我是有意制造这种不平衡。”
  麦伯良在中集的管理是一种强势管理下的内部公平竞争。在中集,各个子公司的总经理福利待遇都是标准化的。车、电脑、手机、旅游、出差床位、酒店级别、年终奖提成比例等等都列得清清楚楚,所有标准都被卡死,同时在审计的时候要查这些,如果多拿就算违规。而所有这些,麦伯良都归结为一点:“我们叫做‘简单明确’。这样,你就不用想那些歪门邪道,我尽量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麦伯良在领导班子会议上曾经讲过:“如果你们都不自觉,自我管理差,那你说我该怎么办,你们如果坐我这个位置能怎么办?我只能对你们管得死一点,没有别的招,如果你们都加强了自我管理,我的管理就简单了,这是一个因果关系。”
  麦伯良对自己的管理评价道:“我觉得十几年来我的管理不能说无懈可击,但是大家已经认同了。这样我的管理制度就简单了,因为我假设的前提不一样了,我的干部队伍是自觉的、健康的,有正确人生观的,自我管理能力都是有一定水平的。有这样一个假设前提,我们的管理制度就简单了,运作效率也就提升了。”为了加强管理,麦伯良凭借中集集团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做出一个“绩效看板”,将各个公司的费用消耗一一详细列出,“我都给你们公开,也不批评谁,就让这些老总们自己看。”
  “识人”是麦伯良感到的最大难题,“说心里话,不了解的人,我不敢重用,不相信的人我更不敢重用,从了解到信任是需要时间的。第一印象有了感觉,你开始去认同,我给你一个机会,这个机会绝对不会是非常重要的职位,至多是一个辅助的位置,让你表现一下,然后通过一些事情来认识这人是不是有贪念,这个人处事态度和人生观怎么样;遇到大事,是慌里慌张还是冷静地思考,这个是最难的。一个企业不能发展,受这个因素的制约比较多。你不了解的干部你不敢重用,否则的话他跟你一出去就被打死了。”
  麦伯良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我的以人为本,不是停留在嘴巴上,是要落到实处,就是根据人家的愿望,结合企业的发展,使他的职业生涯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我的方法就是一定要跟他们沟通,征求他们意见,而且这个决定是你的决定,不是我的决定,我只是告诉你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你选择不选择自己决定,我不负责。”
  在麦伯良的领导下,中集集团已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佼佼者,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上市公司50强”,并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百家上市公司第一名”。
  2001年取得了每股收益列深、沪两市第一的优秀业绩。
  2002年3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出席“对话”节目,成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系列对话的首位嘉宾,国家经贸委、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有关领导、专家应邀出席。该节目在“两会”期间播出以及加播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2002年4月,应“世界经济论坛”的邀请,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企业高峰会”并发表了“入世的挑战,中国企业家如何面对?”的主题演讲,获得与会企业家们的高度赞誉。
  国家行政学院、中欧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著名学府多次邀请他前往讲学授课。
  麦伯良还兼任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协会副会长;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会长等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灰道的智慧
  “在欧美国家办企业,红道(禁行区)和绿道(通行区)的区别比较清楚,中间不清楚的灰道(不明确的区域)比较窄。而在中国,灰道太大,很难不走灰道。而要在灰道上走下去或者取得成功就需要一种进取的精神、智慧和技巧。”这是麦伯良针对管理中外公司的不同所作的一个精妙比喻。  麦伯良
  作为世界集装箱产业的领军者,麦伯良从来不把任何一家企业看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是把世界上的好企业都当作自己的标杆。成为一家“世界级的企业”,麦伯良给自己定下的时间表是15年。他说,如果有一天,他的能力已经不能带领大家往前冲了,他会自动向董事会请求下课。
  这或许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或许是他面对记者的有意刁难表现出的“以退为进”的智慧。不管怎样,我们相信,从不会错失任何机会的麦伯良在任何领域都能成功——即便是在10年之后的飞机制造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


以下来自股吧网友的点评

海洋工程,章立人吃的盐比麦伯良吃的饭还多啊

麦伯良玩不转的。


Level-2资金流向免费看!火爆炒股软件免费下载

作者:118.212.184.*    发表时间:2011-04-27 09:01:59 【我支持】 【不好说】 【我反对】 【回复主题】



2


海洋工程,章立人吃的盐比麦伯良吃的饭还多啊

章立人有“亚洲女士号”,
麦伯良有吗?


作者:118.212.184.*    发表时间:2011-4-27 09:03:09 【我支持】 【不好说】 【我反对】 【引用】 【回复主题】



3


海洋工程,章立人吃的盐比麦伯良吃的饭还多啊

支持楼主!

作者:118.212.184.*    发表时间:2011-4-27 09:04:17 【我支持】 【不好说】 【我反对】 【引用】 【回复主题】



4


海洋工程,章立人吃的盐比麦伯良吃的饭还多啊

麦伯良有吗?

作者:118.212.184.*    发表时间:2011-4-27 14:40:57 【我支持】 【不好说】 【我反对】 【引用】 【回复主题】



5


海洋工程,章立人吃的盐比麦伯良吃的饭还多啊


老麦一直赚钱,中集的股价比上市的时候长了100多倍,章立仁的企业如何?还是相信老麦吧

作者:121.8.239.*    发表时间:2011-4-27 15:29:00 【我支持】 【不好说】 【我反对】 【引用】 【回复主题】



6


海洋工程,章立人吃的盐比麦伯良吃的饭还多啊

章立人有“亚洲女士号”,

麦伯良有什么?


作者:118.212.184.*    发表时间:2011-4-27 15:45:44 【我支持】 【不好说】 【我反对】 【引用】 【回复主题】



7


海洋工程,章立人吃的盐比麦伯良吃的饭还多啊


不要挑起矛盾,他们各有各的长处

尊重章先生,相信麦伯良

团结才有力量

相信章先生会疼爱这个企业的

因为来福士是他创立的企业,凝结着他的心血,好比是他生下的孩子

相信麦伯良,他的到来是为了把这个企业搞好,他会动用他的影响力他的智慧和他过去的战友团队

尽管中集的股价已经被打得趴下

尽管来福士中了暗枪

相信勇敢的战士不会屈服

成功仍然在望





作者:222.247.40.*    发表时间:2011-4-27 15:53:09 【我支持】 【不好说】 【我反对】 【引用】 【回复主题】



8


海洋工程,章立人吃的盐比麦伯良吃的饭还多啊


吧里混入的两个黑嘴:118.212.184.*     113.195.79.*

心地很歹毒哦

一个(118.212.184.*  )  挑拨离间

一个(113.195.79.* ) 老在1楼摆"棺材盒"

正应了我3月底的预言

跳梁小丑的表演拉开序幕了

作者:222.247.40.*    发表时间:2011-04-27 16:09:55 【我支持】 【不好说】 【我反对】 【引用】 【回复主题】



9


海洋工程,章立人吃的盐比麦伯良吃的饭还多啊



[原帖]

吧里混入的两个黑嘴:118.212.184.*     113.195.79.*

心地很歹毒哦

一个(118.212.184.*  )  挑拨离间

一个(113.195.79.* ) 老在1楼摆"棺材盒"

正应了我3月底的预言

跳梁小丑的表演拉开序幕了

作者:222.247.40.*  2011-04-27 16:09:55唯有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作者:110.178.237.*    发表时间:2011-04-27 17:08:55 【我支持】 【不好说】 【我反对】 【引用】 【回复主题】



10


海洋工程,章立人吃的盐比麦伯良吃的饭还多啊

盐比饭多

作者:118.212.184.*    发表时间:2011-04-28 09:2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来自搜狐的---------章立人1944年出生于南非。1949年随作为退休教师的父亲移民新加坡,在新加坡读完中学后,赴英国上大学,攻读机电工程专业。1965年学成后返回新加坡,进了一家公司任推销员。为了使自己在“极有吸引力,随时都在变化”的工商界中熟悉各方面的情况,并取得经验,他先后在航运和石油等方面的5家公司任职,差不多平均一年更换一家公司。

开端良好,路子也看得准,这并不等于用不着艰苦创业就可坐享其成。他在公司创办初期,承揽了一项大型打捞工程,可是就在这时,一家竞争对手把他雇用的经理和职员给挖走了。这对章立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章立人硬是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他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洗手不干”,“我沉住气,没有他们我也能把工作完成。”经过这次打击,他得到了关于做生意方面职员忠心问题的严厉教训。

依靠这种坚韧精神,章立人的事业渐渐有了眉目,除普密特公司的原有业务有一定进展外,他又在格隆工业镇的港口地区开办了船舶制造厂。然而好景不长,章立人又一次遭到新的打击:1974年爆发了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石油运输及加工业一落千丈,普密特公司生产也随之萧条。他心急火燎地跑到中东去兜揽生意,结果收效甚微,一年之间他只卖出2艘小拖船和一艘驳船,获利微薄。面对困境,章立人仍然告诫自己“沉住气”,从来没想到洗手不干。

终于,老天有眼让命运之神总是青睐那些坚韧不屈的人:两年后,中东石油市场又一次兴旺起来,沙特阿拉伯和巴林群岛的港口应接不暇,货船要等上3个月才能靠上码头装卸,损失巨大。在建造新码头的招标中,章立人靠技术新、效率高、成本低等条件,轻而易举地压倒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别的公司一般需要3000万美元,用一年时间建造一个码头,而章立人则采取新加坡预先建造钢铁码头,然后拖到中东的办法,既缩短了工期,又节约了工程支出,造价还不足1500万美元。结果,两份工程都提早完工并验收合格。于是,章立人的普密特公司名声大振,生意合同纷至沓来,相继完成了阿布扎比、沙加、杜帮的疏竣工程、建造工程等等。1977年,普密特公司的营业额达7000万新币。1979年,普密特公司只用了5个月时间,就为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建成有108个房间的阿萝拉海滩旅馆。对此,马来西亚政府十分赞赏,又让章立人扩建首都吉隆坡的萨帮机场。这一次,章立人比预订计划提前了近一半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又一次为自己的公司壮大了声威。

当然,章立人的成功,不仅仅靠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他还非常善于见风使舵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策略。1973年,章立人为了筹措发展资金,毅然把普密特公司40%的股价卖给称雄香港多年并在国际市场经销中有一定影响的怡和集团,后来又增至80%。1979年,他看到东南亚石油勘探业的发展,便果断地收回卖给怡和的股份,将26%的股份权卖给称雄世界的建筑及机械工业界的西德罗斯塔尔公司,使普密特公司获取了先进的工业技术。翌年又将股权买回,转而与拥有建造油井钻台先进技术的美国贝克海洋工程公司合作。仅80年代初期,他们就合作制造了9座海上油井钻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1980~2000绝对是新加坡公司扩张和成功的年代,会英文,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章立人,买卖做的真好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经商头脑,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成功看似简单,里面的辛酸谁知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8-19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宁德
老板司机可以当地区总经理

这个公司绝不是业绩至上的

这个公司的成功值得推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营口
飘过! 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看样来福士的人很多啊,处处都是口水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麦伯良于1982年毕业后进入位于深圳蛇口的中集公司工作,担任公司技术员。中集于1980年由香港的中资机构招商 ...
kulataxi 发表于 2011-8-18 23:55



    由麦伯良“主刀”进行大裁员,当时中集从330人锐减到59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11-8-19 12:46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麦伯良和章立人都不是赢家

两人的斗争使双方都损失惨重

受苦受难的更多是员工

企业的领导难道就靠一个人吗,麦伯良又不是神

先招人、后裁人,中集招完人看出人员臃肿了吗,有些事中集是想不到的

冗余的部门,他裁吗,自己不敢打自己一巴掌

裁员伤了一批员工的心,毕竟有被误伤的,有的人干活不错,也会轮到他,原因是资历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回复 12# large312


兄弟,说说可以但是要真凭实据啊,你去问问中集的人,哪个不敬重刘总? 他也是当时中集起步时的59名元老之一,司机能当上副总裁,这个可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中集集装箱打败韩国人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干出来的!说到底中集只不过是个养子,不是嫡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还是支持老章,对员工方面非常人性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11-8-19 17:47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没有心情评价麦和brain孰高孰低,还是整整简历明天面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0 21:37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