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99|回复: 6
收起左侧

中国造船业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7月18日,据韩国《朝鲜日报》一则报道说,韩国造船工业协会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三年之后,今年上半年韩国造船工业超越中国重新夺回世界第一大造船国地位。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韩国各大造船厂接受的定单总吨位高达892万吨,而同期内中国各大造船厂接受的定单总吨位仅为517万吨。这是韩国造船业自2008年以来接受的定单数量首次超过中国,韩国目前已经拥有全球造船市场韩国造船业不仅在定单总吨位方面超过了中国,而且在定单价值方面也同样领先于中国。今年上半年韩国各大造船企业接受的定单总价值高达314亿美元,远远超过中国的88亿美元。
中国造船业在连续三届蝉联“世界第一大造船国”后,今年上半年痛失桂冠,未来路在何方?
新船市场量价齐跌未来竞争更趋激烈
中国新船市场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船价持续低位徘徊,成交量继续萎缩。
在“2011中国海事装备技术论坛”上,来自国家工信部、交通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级社的专家、学者们共聚一堂,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共商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大计。对于中国未来船舶市场的走向,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船舶工业面临的市场和竞争形势将更为严峻,航运运力和船舶建造能力“双过剩”将成为新造船市场复苏的最大障碍。预计“十二五”年均新造船需求在8000万载重吨左右,不到“十一五”期间年均成交量的一半,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持续较长时间。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处长由淑敏指出,面对目前的造船市场,我们在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蕴藏的机遇和有利因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正在不断提高,船舶工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正在提升,产业发展基础更加雄厚,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国船舶工业仍处于成长期,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依然突出,我们应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积极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高端船舶建造能力
今年以来,国际造船市场仍处于较长周期的调整阶段,同时船舶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油船和散货船需求大幅萎缩,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引领了市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平涛认为,韩国造船业在超大型集装箱船、钻井船和LNG船领域占据着突出的优势。由于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方面竞争力不足,使得我国在今年的接单特别是接单价格上明显落后于韩国。因此,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高端船舶建造能力刻不容缓。作为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科技团体,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未来将重点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和国内优秀品牌产品的宣传与推广,促进我国自主科技开发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品牌的培养。
由淑敏指出,我国船舶工业的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虽然在“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是与韩、日等造船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核心技术还依赖国外,高端产品的设计建造能力还存在空白,三大主流船型尚缺乏品牌竞争力,市场快速反应能力还不够。未来船舶领域科技创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在安全、节能、环保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发方面。从目前情况看由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引领的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潮流,国际新航线、新航道的变化所孕育的创新需求,安全、节能、环保及信息技术在船舶领域研究和应用步伐的加快,将对船舶的设计、建造和营运产生深远的影响。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加快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建造能力,对于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变强至关重要。
积极应对海事新规全力抢占市场制高点
随着绿色、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潮流,各国在船舶领域的科技创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对安全节能环保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要求更为迫切。与此同时,国际海事组织一系列新标准、新规范的出台,也将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中国船级社王刚博士分析认为,国际海事新公约新标准和新规范陆续出台,对船舶设计、建造和营运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IMO正在制定的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可能将在2013 年生效,届时必将对船舶设计标准和水平以及船机配合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船舶设计水平将面临严峻考验。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贾大山博士指出,目标型新船建造标准(GBS)、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保护涂层性能标准》(PSPC)等一系列新规则、新规范的出台,必将对我国造船企业在生产成本及生产周期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世界主要造船国在当前造船格局下的科技较量更加凸显,先进造船国家对于后危机时代的科技制高点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并将绿色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战略重点,通过提高技术壁垒来维护和巩固其竞争优势。因此,能否及时主动的应对国际新规则、新规范的变化将成为我国船舶工业抢占未来市场的关键。我国造船企业要在政府部门和船级社的协调推动下,不断加强对新标准、新规范的理解,并积极更新生产设施设备,同时在优化流程和标准以及新船型开发等方面加快步伐。
以调结构促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前,造船市场的持续低位运行以及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于全行业效益的不利影响已经开始显现。黄平涛指出,近几年,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过度依靠产能扩张,由此带来了结构性能力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手持订单中常规船型占比过高,大型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还未形成规模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因此,转变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式迫在眉睫,造船企业必须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加强对高新技术船舶开发、海洋工程核心技术研发和重点船舶配套产品研制的力度,为迎接危机过后更为激烈、更高层次的竞争做好准备。
由淑敏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积极应对国内外航运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世界绿色造船发展的新趋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技术和品牌优势,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效率,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业,大力提升船舶配套业,加快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军民融合、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十二五”跨越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11-7-2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路在脚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5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值得每一个船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5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中国船舶的路还很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5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不得不承认韩国造的船质量,技术和性能上都比较强。但中国终有一天会超越的。我见过很多韩国以前造的船其实也不怎么样。但现在造的船没的说。我们需要时间按,走我们自己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是转载的一篇报纸上的文章。
在分析国内和国际造船的形势,比较中韩造船的差距,文章提出了中国造船业路在何方的问题,一个值得船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我们的论坛上,船人都在考虑这同样的问题:
有人感到悲观:中国造船永远超不过韩国。
有人迷茫:出路在哪?
有人大喊:转型何时不只停留在口头上?
有人强调:造船体制不改难发展。
同样有人提出:我们造船是发展的,与日韩差距是缩小。
有人领悟:我们的造船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提醒:数量上的第一不是真正的第一。
有人下决心:进入造船业就要努力,用知识去改变我国造船面貌。
有人一针见血: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才有出路。
更有人充满信心:建设造船强国就在我们这一代!
。。。
尽管每个人想法不同,但愿望都是要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强国。
沿着既定的方向,正视现实,将落后和差距变为动力!
未来路在何方?正如船人所说:路在脚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5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想那么多,不如好好想一下如何熬过接下来的十年吧,已经有行业分析师预测2011~2020年都无法超过2010的新订单(2010年很多船东抄底),连中船行业协会会长都认为这个预测很可能发生。

100%肯定的说,船舶这个周期行业,将陷入漫长的寒武纪时期,去稍微打听下90年代的那些老国企咋活下来的吧,大多数老牌船企2003年才扭亏为盈的。

哎......这个BULLSHIT的周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7 00:13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