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有点讽刺的不是标题,而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出处是哪儿,自不便我说了,相信大家可以找到,肯定还有很多船人能够耳熟能详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有时总是无法逾越。这句话置于企业的文化之中可以,但每年大批实习的和正式工的离去,有的甚至是不辞而别,却使得这句话显得很尴尬。企业的好与坏不是我们一两句好可以判断的,但每年“人来人往”确实应该引起重视,或许领导们乐于此,亦或是有其真知灼见,但对学生、学校、社会都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于学生五个月打磨可以,一年电焊也行,但无休止的看不到头是不能容忍的,或许现在的学生眼高手低吧!但在大部分学生口中,这个厂没有前途,下一届的学弟们千万别来,
于学校,这是一笔不小的生意,每年五十、一百、一百五地把人送到船厂,这算大手笔,相当给力。呵呵,拉动学校就业率,但是最终可以剩下多少呢?五十个剩五个?一百个剩十个?这不是学校与企业愿意看到的。客观的讲,这是对学校声誉的损坏。“哎呀,这个学校的学生……”某领导说。私下会说,有时甚至去某学校也会当面指出。话到此,学校的就业指导意义何在?学校对于学生的定位又何在呢?其实有一大堆问题急于解决。
问题自然便来了--“大学之道,在何之处?”或许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诟病之一。“进难出易”为其特征之一。高考中无数优秀考生到了一流大学里堕落甚至自毁前途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家长的疑问是我家孩子高考成绩不错,怎么到大学后一学期挂了好几门功课?是啊,逃课、泡妞、上网、游戏、打球、k歌等成了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他们似困于牢笼的鸟,一下子飞出去了便回不来了。学习只是业余兴趣在大学对很多人而言。记得有位学长说过,我大学主休泡妞,辅修医学。说到我们学船的同学们更是悲哀。相当一部分有违初衷。于我而言,原本想报驾驶专业,因视力不及,被调剂到船舶,还有好多同学当初都不知道自己专业是干吗的,包括我在内,而学校这一块的宣传工作及入学指导也不尽如人意。三年、四年就这么一直晚下来了,但学习的还是照样学习。不想学的一直在玩,想学的时候开始迷茫了,因为快要工作了。
关键是学校如何培养好学生,使其成为有用之才。德国机械类大专生也是三年大学(半年学习,半年下车间,然后将遇到的问题再带到学校花半年时间解决……)为什么德国的制造业让人钦佩,原因就在此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获取知识,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而我们的学生逃课、上网……到了厂里除了打磨还可以干吗呢在刚刚开始的时候。确实,这对他们是一种伤害。可以承受的学生,虚心学习,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可以成为厂里的中流砥柱,只是一部分;而不能承受的则被淘汰,从而远离这一行。试问这样的情形是中国船人们愿意看到的吗?
但是所有努力的都可以得到回报吗?中国社会你知道的。纵有千才万能也抵不上一句“我爸是李刚”--这便是对社会的影响。
我也曾迷茫,也曾心痛,而我也只是芸芸众生之中的一员,我只能说出我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人很渺小,但理想足够伟大,而成事则在人。记得《当幸福来敲门》里面克里斯 迦纳对他儿子说:
Do no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Not even me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
其实大学很精彩,只不过我们舒服了今天而痛苦了明天。加油,不要让后天再有遗憾。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