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曾经涂鸦过一个帖子,关于工程师的层级,三言两语,应者寥寥。今天废物利用,旧话重提,因为和今天写的东西有点关系。
在那篇帖子里,我把工程师划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的,解决问题,合格工程师;第二层级的,发现问题,优秀工程师;第三层级的,制造问题,工程大师。这几句话有些拗口,解释一下。工程师者,处理工程问题者也。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必须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他必须很清楚地了解他所面对的工程问题的实质,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用正确的方式予以解决,是所谓第一层级“解决问题”。往前推进一步,如果一个工程师在熟练运用现有工程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上,能对工程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更深入地剖析问题的实质,发现现有方法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和缺点,加以改进,就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是所谓第二层级“发现问题”。再往前一步,有的工程师对于他所在的工程领域有非常全面彻底的了解,将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融汇贯通后,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工程模型,整体性能更加优越,从而带动一个新的领域研究,这就是江湖中传说的开山鼻祖,工程大师也,是所谓第三层级“制造问题”。
对照工程师这三个层级,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是一级一级累积上去的。这就是今天要说的东西,工程师的两个参数:广度和高度。
广度,指的是一个工程师知识面的幅度;高度,指的是一个工程师解决问题能达到的程度。工程师水平的高低,是由高度决定的,而高度的上限值,则取决于底盘的广度。金字塔是说明这个关系的最好模型,塔尖越高,塔基就必须越宽,而且越往上走,需要增加的量越多,都是增加1米,从100米到101米,需要增加的量要千倍于从10米到11米需要增加的量。
关于堆垒这个金字塔的方式,我曾经和一个师兄进行过有趣的讨论。他的方式是先搞底盘,把下面的基础打好填满,然后往上面一层层堆;我的方式是先堆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完整的塔,然后逐步地向侧边和顶上扩展。我们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根源在于我们的个性不同,但对于广度和高度的认识,我们是一致的。我们最终着眼于高度,但很清楚地知道,没有足够宽阔的广度,那个高度是达不到的。
要想做一个好的工程师,必须在广度和高度两个方面下工夫。决定广度的要素有两个:勤奋和外部环境。我老爹是泥瓦匠,小时候我看他盖房子,也帮着搭过两把手,知道打地基是一件很重要但也很烦的事情。基础知识累积也一样,涉及的面很大,东西比较零散,要想累积到一定程度,必须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想偷奸耍滑抄近道是不可能的事情。另一方面,不是说有了干劲就能打好基础了,环境非常重要。闭门造车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它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工程概念,那就是交流。工程最关心的是结果,过程在其次,所以条条大路通罗马,能抓到老鼠就行。工程师不能只埋头干自己的,一定要知道别人在怎么干,有什么优缺点。身处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交流,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对扩展自己的广度是非常有好处的。师傅教徒弟留一手,这种事不能说不存在,但依我观察不算多,更多的情况是师傅自己就是二把刀半桶水,教出来的徒弟愈加稀里糊涂。前几年造船业大跃进,人手奇缺,赶鸭子上架,徒弟还没满师就被抓去当师傅,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下滑,就是这种情况。
勤奋和外部环境决定了广度,如果要达到一定高度,还得加上第三个要素:天分。爱因斯坦那句被阉割了的关于天才的名言,大伙都已经很清楚了,包括被割掉的那部分。天分这个东西,在工程中也存在,我通常称之为灵气。金字塔的成分,是零零碎碎大小不一的组件,如利用这些组件堆出更高的金字塔,靠的就是灵气。有的工程师具有非常敏锐的感觉,很快就能找到最佳的搭配组合,而且当缺少组件时,能够迅速地察觉需要补足的部分,这就是灵气。人和人之间有差异,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对每个工程师来说,都有一个能达到的上限。
勤奋是第一重要的因素。万恶懒为首,不付出努力,知识自己是不会主动找上门来的,即便环境不佳,勤能补缺,日积月累,底盘总会慢慢扩大。至于高度,先天的条件客观存在,不能过于强求,但对于绝大多数经历过一定程度教育的人来说,成为一名合格工程师所需要的先天条件并不高,付出一定的努力,踏实工作,总会有所成就。再往上走,需继续努力,心态平和,进可喜,不进亦无憾。至于工程大师那个层次,可遇不可求,更可以坦然处之。
工程师的成长,需要足够的时间和锻炼,让他去扩展自己的广度,提升自己的高度。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没有捷径可走,直溜溜地撑竹竿起高楼,盖得快倒得也快。见过一些牛皮吹得哄哄的家伙,主要是喝过所谓洋墨水回来的,没在这个行当里扎根干过几年,凭借一件洋外套,舌绽莲花,忽悠一些爱慕虚荣的老板,骗得高官厚禄,窃居高位装腔作势一副行家专家模样。当然这是周瑜打黄盖的买卖,于我无关,我只是面不改色,心里冷笑两声,送他两个字:
“扯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