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坛子里泡久了,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轻朋友发的求助咨询帖子,“现场成长快还是设计成长快?”“到哪个部门学的东西多?”“干哪样前途好点?”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帖子至少反映了三个问题:1.这个行当里的大部分新手,都还是想做点实事的;2.对于整个行业的状况和形势,年轻的朋友们普遍缺乏了解;3.在这个一切都讲究快的时代,大家承受不起走弯路的代价。
推荐大家去读读两个人的故事,一个是钱穆,一个是金克木。钱穆出身无锡钱家,祖上乃名门望族,但到他这一辈时已经家道败落,父亲早逝,母亲虽然拼力供他上学,无以为继,高中即被迫辍学。但钱穆并没有放弃,完全靠自学,从小学教师到中学教师,再到大学教授,终成为一代国学宗师。不但自己勤学不辍,钱穆还对下一代勉力培养,长女钱易是工程院院士,大名鼎鼎的钱伟长则是他一手带大的亲侄。至于金克木先生,更是一位奇人,父亲在他尚在襁褓之中时即过世,由母亲拉扯大,最高学历仅为小学,靠着在北大“蹭课”和自学,金先生成为一代大家,被尊为“未名湖四老”之一。金先生所学甚杂,天文、地理、数学、诗歌、梵文、佛学,以至于当《收获》找到陈平原,请他为金先生的文集写评述时,陈平原看了金先生的几十本著作后望而兴叹,撂了挑子不干了,因为金先生写的东西包罗万象,有些东西只能焚香拜读,岂敢评判。
啰啰嗦嗦堆砌了这两位大师的光辉事迹,其实只是想和大家说一点:骏马无鞭自奋蹄。
我们都学过矛盾论。内因是核心,外因是条件。一个人是否能成长,成长有多快,能成长到什么程度,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自身,外部的环境,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上大学的时候,老师都会教给我们一条:大学只是教你怎么学习的地方,大学毕业不代表学习毕业。这句话,有的人认真听了,有的人当耳边风,听没听的效果,几年后就显现出来了。工作过几年的人,都有感触,工作中涉及到的知识比大学课本上的多多了,这些知识,或许老师傅会教一些,但绝大多数要靠自己去动脑筋学习。勤学习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成长就快;懒惰些的,推一步走一步,甚至推了也不动,自然是慢腾腾爬坡或原地打转。时间一长,没差距才怪了。
每年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用人单位多少有点抓瞎,不知道选哪个好。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的答案是小不如大,民不如国,这会再想想,有些不够全面。造船这个行当,是个传统型,技术的成长需要足够的时间磨练和沉淀。在国内来说,老国企经过多年的磨合,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你可以说它的体系不完善,有毛病,需要改革,但改革的前提是,你需要对它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造船这种体量庞大的系统,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轻易改变传统,带来的后果或许是无法估计的严重。所以,对于有理想抱负,肯于学习的人来说,老国企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入平台,能帮助系统而又相对快速地迈过造船行业的门槛;但对于撞钟和尚型的人,再好的平台也没用,成熟平稳的体系只会让他懒洋洋地过日子,时间长了或许他还会愤愤不平,觉得薪水涨的太慢。这种按点敲钟的和尚,我见过不少,很像法国人,上班最晚,下班最早,干活最少,请假最多,还总不满意。话说回来,对于自强者,即便进入到一个不太好的平台,他只要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或许会走一些弯路,但努力终不会白费,锥子总有出头的一天;对于自弃者,在大庙还可以混着敲敲钟,在小庙几天可能就混不下去被扫地出门了。
养在猪群里的狮子,虽然成长的环境不好,但基因还在,一旦埋藏在心底的血性被唤醒爆发,即可恢复王者风范;反过来,在狮群里成长的猪,它也只是成长为一头猪,永远不会成为百兽之王。阿斗之所以扶不起,核心的原因在于他是烂泥糊不上墙的阿斗,即使一百个孔明先生教,他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千里马可为良驹,骡子可拉大车,驴子能推磨,唯有卧槽马百无用处。千里马拉车,固然大材小用,但如若遇到伯乐,便会得其所用,即使遇不到伯乐,也可以发挥骡子的作用,运气再不好还能干驴子的活,总有用武之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付出千里马的努力,干好骡子的活,做好当驴子的心理准备,独独不能心存当卧槽马的念头,否则,只能去卧一辈子的槽了。
后记:关于如何读书,据金克木先生自述,他成长最为快捷的一段时期,是他在北大图书馆做馆员的时候。金先生有个窍门,就是根据借书者的专长和借书索引条去摸索门路,特别是那些大教授。看看别人在干什么,先跟在后面学,学多了自己就有体会和心得了。金先生的读书经验,同样适合我们在工作中的学习,我把它归纳为一点:紧跟强者。学习强者,最终的目的是超越强者成为更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