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液氮渔场
收起左侧

今日开贴,聊聊LNG的内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有一句话叫拆掉一个江南,成就千千万万个江南,江南为中国造船业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磨灭的。虽然今日的江南今非昔比,但江南的精神、江南的文化已渗透到中国造船界的各行各业。这当然也包括江南所固有的内斗文化。
大漠沉砂 发表于 2011-12-8 22:12



    您是JN出身?贵司几个儿子或者说分身里面的内斗略有耳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FLEX的FLNG,绝对是SPB而不是GTT的货物围护系统

可以不用再争了,毫无意义

FLEX的LNG船概念
1.jpg -->
FLEX中标世界首家LNG-FPSO的方案
2.jpg -->
3.jpg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时代在变,不仅仅是缺点明显的GTT型在作出改变,SPB作为一种本身优点尤其突出的货物围护系统,你们就以为它一直是那个超重而且容积率低的小胖墩,那就错的离谱了

由上贴可见的是,SPB也在进化,也在革新。不能老是做IHI这个喜欢剑走偏锋的兔子居然睡大觉的美梦,233

用这段广告词来结束今天的讨论我认为比较好

致拆那LNG业界
5.jpg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这个最搞笑
9.jpg -->
FLEX看起来对薄膜恨之入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谢谢前辈的扫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这个最搞笑

FLEX看起来对薄膜恨之入骨
液氮渔场 发表于 2011-12-9 07:34



    这个真实太经典了!

    小弟才疏学浅,原以为对LNG船略懂一二,但几天的讨论,竟长了不少见识,谢谢两位前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有楼主般一样的人,龙船才会做的更好,才能让我们这些后来之人收益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专业水平的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2-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扫盲文章,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时代在变,不仅仅是缺点明显的GTT型在作出改变,SPB作为一种本身优点尤其突出的货物围护系统,你们就以为它 ...
液氮渔场 发表于 2011-12-9 00:02


看来楼主在日本待久了,受日本人影响太大了。楼主说的这个项目,其实并未做FID,处于FEED阶段。项目位于巴新内陆,可以沿着一条叫Fly River的河溯流而上。因为是内陆,受地理条件限制(山多)、当地土族控制(美孚为了修一条公路曾和土族发生冲突,死过人)、环保要求(当地90%以上是森林密布)等,无法在气源地设立液化工厂,所以FLEX LNG就想了这么个方案,忽悠投资方的。这个项目FLEX LNG负责码头、管线、岸站的整体规划,SHI负责船或者FLNG的项目设计和工程设计,现在仍处于FEED阶段,要到今年底才能最终决定是否FID。相关报道可以参考FLEX LNG网站的链接http://www.flexlng.com/?page=196&show=277

INTEROIL, PACLNG, LNGL AND SHIInteroil, PACLNG, LNGL and SHI



On 11 April 2011, FLEX LNG executed agreements with InterOil, Pacific LNG, Liquid Niugini Gas Ltd and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for an FLNG project that would liquefy natural gas from the onshore Elk and Antelope gas fields in the Gulf Province in Papua New Guinea.

The agreements are a result of a strong collaboration over the past 12 months between FLEX LNG,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InterOil, Pacific LNG and LNGL to work together to develop what is likely to become the first ever floating facility to produce LNG.




The project will be based on FLEX LNG’s generic LNG Producer design with modifications to allow it to be permanently moored alongside a jetty, which will be shared with LNGL’s land-based LNG facilities. The nominal production capacity will be close to 2 million tons of LNG per annum and to process an estimated 2.25 trillion cubic feet of gas over a firm 25-year period.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will carry out the FEED work for the hull portion of the FLNG vessel, whilst a WorleyParsons lead JV together with Kanfa Aragon will carry out the FEED work for the topsides.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will remain overall responsible for the overall desig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commissioning of the FLNG vessel. FEED is scheduled to be completed in time for the project to reach a 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 (FID) before the end of 2011. Commencement of operations in PNG is targeted for 2014.

The project will provide an additional supply source of secure and stabl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NG to the Asian markets.






但是GTT签署这个却是货真价实的壳牌项目,就是那个50亿美元的项目,项目对象是澳大利亚的Prelude海域,那是成熟的天然气气源地。09年7月大合同签订的时候有壳牌、SHI和Technip,Technip负责整个项目的FEED(像FLNG项目,生产部分是核心,包括天然气提纯、液化等部分),SHI负责船壳和储存部分,但是储存SHI还是没经验的,因此找了GTT作为货舱储存部分的supplier。虽然SHI和GTT的合同今年8月才签订,但这是LNG项目或者说大型海工项目的特点,周期长,合同交船期要到2016年。有GTT的相关报道为证http://www.gtt.fr/lien-news.php?menu=80&m=8&y=2011






Print
[url=mailto:?subject=NEWS%20GTT%20-%20SHI%20RECEIVES%20SHELL%E2%80%99s%20FIRM%20ORDER%20FOR%20THE%20FIRST%20FLNG&body=To%20view%20the%20news,%20go%20to%0a%0ahttp://www.gtt.fr/lien-news.php?menu=80&m=8&y=2011]
Send to a friend[/url]05-08-2011
SHI RECEIVES SHELL’s FIRM ORDER FOR THE FIRST FLNG


SHI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and GTT are proud to announce that the first official order for an FLNG platform has been placed by SHELL on June 1st 2011.

GTT and SHI had signed in Saint Rémy Lès Chevreuse (France) on October 13th 2010 a Technical Work Contract to respond to the SHELL gFLNG FEED
(see picture).

GTT President says: ”it is obviously a major milestone for our industry, it is also a very significant sign of confidence for membrane technologies to be selected for such a demanding development”.

The platform is intended to be operated in the Prelude field in North West Australia some 200 km from the shore.

The Mark III system of GTT has been retained for the containment system and it will feature the “double-row” configuration. This order is the outcome of nearly ten years of close cooperative work between Shell and GTT. It is also a great opportunity to bring together representative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to achieve successful team work.

The facility will have an LNG storage capacity of 231 500 m3 (6 tanks) and 94 700 m3 of LPG (4 tanks). The barge will be 488 meters long with a breadth of 74 meters. Delivery is scheduled in September 2016.

The SHELL gFLNG is the first ever large scale floating platform project for the liquefaction of LNG to reach the stage of firm order. Some say as many as ten units could be ordered once the concept is stabilised. These units would be project specific.



不是说楼主有错没错,但是要正本清源,不得不说。另外,咱很不幸非仰慕中的JN出来的,但也有幸是系统内培养出来的另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标题

看来楼主在日本待久了,受日本人影响太大了。楼主说的这个项目,其实并未做FID,处于FEED阶段。项目位于 ...
大漠沉砂 发表于 2011-12-9 11:01


   看来个有所表,那么先放着吧

不过就我所谓呆日本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羽毛我也只好比较严肃地说你武断了

日本还没去过,本来今年年初有机会的,结果quake了,只能赞叹自己相当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上学的时候学的LNG相关知识也不多。可能是国内的一些院校还没有对LNG的建造形成系统吧!
感谢LZ的总结。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来个有所表,那么先放着吧

不过就我所谓呆日本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羽毛我也只好比较严肃地说你武断 ...
液氮渔场 发表于 2011-12-9 11:33


哦,看来是我搞错了,我以为楼主对SPB如此有感情是因为在日本受教久了,像当初CLNG的船东受日本人毒太深一样。

同意楼主的观点,伟大的革新,来自对信念的坚持。希望各位船人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中国造船创造更多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哦,看来是我搞错了,我以为楼主对SPB如此有感情是因为在日本受教久了,像当初CLNG的船东受日本人毒太深 ...
大漠沉砂 发表于 2011-12-9 16:02


喜欢spb是因为知道薄膜做起来太烦,各种环节太影响船的交付了,而且spb的建造比较简单,从建造方那边买过来整体一吊进去几乎就结束了,比moss还简单,moss还有可能要分上中下三段吊进去还要在船上一圈圈像盘蛇一样地敷设外部绝热层,又是个麻烦事,此外运营期间几乎不要维修而薄膜过个两三年就要检查和修理。看看最近那条26万立方米的大船出的问题吧,10年交船的,11年箱子就碎了一批,gtt紧张死了,毕竟26万立方米对谁而言都是一个创新。光大不是那么容易的呀

lng船还是建造和维护越简单越好。至于造价,转移给船东自己去分析吧,初始造价便宜但是经常要修的船与初始略贵但是不怎么要修的船,自己算算四五十年的全寿命坞费差价吧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这两年GTT也没闲着。
采用双排货舱,同时加强了绝缘层的强度,能够极大的降低对装载的限制。
原来的26万立方的货舱宽度太大,导致在大风浪时的晃荡效应太大,才出现SHI的一条船发生绝缘层损坏事故。
从GTT的最新实验结果来看,新的布置完全适应大型化的LNG趋势,并且FPSO的许可已经在韩国几大主要船厂签约,很快就会取代SPB这种小日本的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至于检修,GTT也已经和一家公司已经成功的开发出了一种专用折叠车来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SPB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价格太高。同样的货舱容积需要的船舶排水量远超过薄膜型的,这也是这种技术不能被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SPB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价格太高。同样的货舱容积需要的船舶排水量远超过薄膜型的,这也是这种技术不能被广 ...
liuyn 发表于 2011-12-9 20:44



    双排薄膜,从上面那些帖子你也看到了我早就知道这个方案,你不觉得它的容积率比spb还低么!?
活活造出一个巨大的减摇纵舱壁然后还要双面都贴mkiii,你们也要想想价钱几乎翻倍了。我承认mkiii厚度比no96低,但是他的价钱比no96要贵。搞双排货舱与其说是克服自身缺点的创新,不如说是相当无奈的选择。gtt的那个双排实验模型我也去拍过照片。但是模型的装水晃荡实验跟实际的可是根本不一样的。如果你一定要说因为gtt做了“成功的模型实验”所以证明是安全的,那你们为毛不想想当初搞26万方的时候gtt不也一样做了模型实验和有限元证明”安全”,才有了26万方的诞生吗??结果26万方没有蛋碎??

能把小鬼子的东西淘汰让它一生都没有出头之日,谁不高兴?去他妈的鬼子我忍很久了。
但是别忘记,法国玩意的可靠性基本跟拆那没啥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而且我上面还有个口误,中间那个不是舱壁,而是一个新的隔离舱(cofferdam),这个cofferdam和货舱一样长,和货舱一样高,规模与以往的两个货舱之间厚度为一个肋位面积仅仅与midship等大的隔离舱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你们要想想当初常规薄膜型lng船的隔离空舱里面要加大型的加热管防止隔离空舱受前后两个货舱的低温影响而逐渐累积寒冷导致钢材受冻而裂开,那么,与货舱等长等高的巨大隔离舱岂不是要更多的加热管?这些不要钱??这些不是增加的成本??还和以前的通常薄膜型一个价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6-29 15:01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