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一壶浊酒】2将记录1972.2-1974.5社会经历,因未完稿故先将3-“广阔天地”帖出
“广阔天地”文集——1 序言
-----------------------------相寻梦里路 飞雨落花中
四十年前一幅知青合影,题词为:“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四十年后在庆聚宴厅,
赫然悬挂正是以此句为内容的毛泽东诗词手书《沁园春.雪》,巧合真是无处不在。当
年片中的多位“风流人物”现大都已临入花甲之年,时间见证了这一切。
人们处在“无产阶级专政”社会时期,除随波逐流不会有更好选择。因此我们被
动做了“历史的弄潮儿”、到“广阔天地炼红心”。那天天很蓝,我们相聚在凤林公社
杨家滩村。杨家滩西邻公路东接海滩,南为平泊北有高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与远离大城市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相比,我们的“下乡”是名“负”
其实。出市内二十余里就到下乡了,骑自行车四十分钟就可抵达;与我市上山下乡各
知青点比之,我们庆幸也没有“上山”,杨家滩地处平泊,使我们能免除爬坡越岭徒
苦;因为属本市下乡,政府又对知青予以“法外”关怀,第一年给基本生活费等,使
我们在无独立生活经验初期免后顾之忧。尽管如此仍无法填补空暇时惆怅之情,至城
市虽近逾远,我们仿佛成了这座城市的“弃儿”。
村里乡亲待我们盛情有佳,村支部特意为我们每人打制了小号䦆头、锄头。村团支部
成了搭接我们与乡亲们沟通的桥梁。团支书便是领头人,使我们在精神上有所依偎,
并将这种温情延续到到后来我们每每相聚的那一刻。
那时灵魂不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把一切都交给党了”。当时正处于“无产阶级文
化大革命”后期“批林批孔”阶段。虽然“语录”不用不离手了,但口号还是不离口。
因此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监护”不可妄为,包括我们内心的独白(日记)。这
些我们早已习惯。自“文化大革命”伊始,我们就知道要和“党中央” 随时保持一
致,否则我们将无法立足。
广阔天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知青组成员在经过一段集中劳动后很快就融入
到农村各生产组织的生产或工作中。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拖拉机手、副业
生产组成员等,都远离了重体力劳动岗位。这都与村支部的精心呵护分不开,直至今
日我们仍能感受到那暖暖的温情。
一年后知青组成员承诺着“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人生格言开始陆续回城就业。
其后就是兢兢业业的上班、结婚、育子。一时间杨家滩似乎被人忘记。二十年后,当
我们把失去的灵魂握在自己手中、在成年路上咀嚼人生百味之时,不由的总回想起杨
家滩的那些事。为此我们几番故地重游,又看到了那些熟悉的身影并有了与村青年旧
友相聚的那一刻。在之后屡次知青组聚会之时,留恋青春的美好时光成为了我们永恒
的主题。下乡三十年相聚时组员每人都得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福。
观其吾辈一生,幼年腹不裹食;少年目不裹书;壮年才不继力;晚年子不暇顾。
我们占尽了诸多人生窘迫之事。人生无法选择社会,大凡社会在变革进程总会有几代
人为此做出牺牲,与历史乱世比之我们失之算之几何。
光阴荏苒,社会由讲政治变为讲经济、无产者已变为有产者、禁欲变成物欲、“精
神”已经转化成了“物质”。今之社会发展结果实属必然,也是对先辈们“理想主义”
世界观及其社会探索实践的修正与反弹。后来者将会在现实社会环境下、在自由意识空间中
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价值观,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为历史的当事人,我们眷恋着
青年时期的精神。而记录那一刻以飨后者也是我们这一代应有的责任。
一九七五年八月,第二届知青进驻知青点。两届知青组合影题词:纪念现在
就是为了激励将来。 现在重新诠释: 思念过去就是为了传承后来
——----------------------------------------------------------------编者 2014.8.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