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社区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李中:让钻完井技术步入国际第一梯队

2019-10-1 16:31| 查看: 1402| 评论: 0|来自: 科技日报

“我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深水专家,这个理由都是不能接受的!如果继续阻挠作业,可考虑就地解雇!”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李中撂下了这句狠话。

    

什么事让他如此生气?原来,对于前不久在作业的一口井,决策上遇到了巨大的阻力。这是一口水深超过1800米的超深水气井,地质专业知识提示该井位有无法避开的浅层气风险。目前,国际上对于深水浅层气钻井尚无有效的应对方式。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船毁人亡。

   

 “打领眼,把井位周边的浅层气释放,放至能量衰竭就可以正常作业了!”李中经过一番分析研究后,作出了上述决策。

    

果不其然,钻领眼时,浅层气从地层喷涌而出。当时,钻井平台上多位有深水作业经验的外方专家和操作人员对李中的做法提出了反对,认为这样非常危险,要停下来:“浅层气可能会上到海面,钻井平台有危险。要停止钻领眼!赶快撤离井位!这口井要立即中止作业!”

    

于是,李中就说出了那句狠话。同时,李中又进行了后续的决策:“不能停止,反而要在井位四周多钻几个领眼,彻底解决目标井位处的浅层气风险!”

    

敢于这么说,并不是逞一时口快,而是因为他对深水油气技术及水合物的性状有着充分的了解。“在这个水深条件下,高压低温下喷出来的天然气会快速地结合水,形成絮状的水合物,稳定赋存深部水体中,绝不会上升到海面。”李中说,从趋势来看,浅层气喷涌是在慢慢变缓的。事实证明,李中的判断正确。

    

李中是我国海洋油气钻完井技术领域知名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期工作在南海科研与生产一线,特别在海上高温高压、深水领域做出了创新性成果,使中国抢占了世界技术制高点,显著提高了我国海洋钻完井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南海油气资源量高达350亿吨,但地处三大板块交汇处,受板块挤压作用影响,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聚集了高温高压、深水、复杂断块三大世界级钻完井技术难题的海域。上世纪80年代起,国外多家石油公司耗巨资在此钻探,均以钻井失败而退出。因工程风险高、钻完井成功率低,南海一度被业界认为是勘探开发禁区。

    

“井筒温度高、压力控制难、井壁易失稳”是制约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瓶颈。凭借在一线钻井平台多年实战获得的经验,再加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李中决定向这些困难进发,主持海上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攻关。

    

技术攻关的过程极其辛苦,李中和团队人员不知道开了多少会、加了多少班、流了多少汗,每一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但是,他们一直都在坚持,积小胜为大胜。2010年前后,他们逐渐对南海高温高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形成了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互相支撑,形成完整技术体系。

    

创新成果带来的改变非常明显:井下事故率由65%降至5%以下;一趟钻完成钻进、预斜、防碰三效一体作业,钻井速度提高了162%;南海高温高压井平均钻井工期由175天降至52天,费用降低70%。

    

李中的研究成果支撑发现了7个大中型海上高温高压气田,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海上高温高压气田群(东方13),部分成果成功推广至墨西哥湾、英国北海、印尼等多个海外区块,直接经济效益216亿元。

   

我国深水钻完井起步晚,关键技术长期被国外石油公司垄断,无法实现南海深水油气资源自主勘探开发。同时,深水钻完井日费约100万美元,单井费用超1亿美元。

    

李中认识到,提高深水钻完井的作业效率是实现深水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于是,他带领团队向这一领域发起了冲击。经过努力,他们首创了深水钻井平台悬挂隔水管移位技术和多因素多节点模块化测试技术,研发了深水防水合物水基环保型钻井液体系,单井平均钻井周期由65天降至34天,成本由7亿元降至2.3亿元。这一成果也打破了国外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垄断,使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我们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正是这些弯路让我们成长了起来,未来的路会走得更稳、更踏实。”李中说,自己非常幸运,面对的都是新技术、新难题,攻克了很有成就感。

   

 9月24日,记者在李中办公室的两个多小时内,不断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拜访,交流技术问题、产学研问题。

    

随着海洋强国的建设,深海、深地都是未来的阵地,还有很多新的技术难题等着李中及团队去克服。“没有钻完井人搞不定的事儿!”李中喜欢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和团队。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5-1-2 01:24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