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授予黄旭华“共和国勋章”▲ 1958年,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潜艇技术的垄断, 中央批准研制导弹核潜艇,但中国没有任何相关技术。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政府向他提出对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赫鲁晓夫傲慢地回应:“核潜艇技术复杂,花钱又非常多,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毛主席听后大怒,大手一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句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也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1926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属虎,家中排行老三。194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1954年,黄旭华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艘扫雷艇和第一艘猎潜艇。1958年,黄旭华与另外29人被选中,被秘密召集到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人,这些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1958年春的一天,研究所通知我到北京开会,我什么都没带就去了。到了北京才知道,我们不回原单位了。”
黄旭华报到时领导告诉他:“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即使将来万一犯了错误,也不能离开,只能留在里面打扫卫生,因为出来了就泄密了”,“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
几天后,聂荣臻给大家开会,黄旭华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造核潜艇,黄旭华被任命为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
此后近30年,他再没回过广东老家,只留下了一个145信箱跟家人书信往来。
“因为工作需要保密,整整30年我都没回过家。离家时我才30出头,再见亲人,已是60多岁的白发老人了。”黄旭华说,自己并非不想回去,只是不想让组织为难,父亲和二哥病重直到去世都没回去探望,在乡邻甚至是自家兄弟姐妹眼里,黄旭华成了“不孝子”。
对于核潜艇,中国当时是一穷二白。“那时我知道的核潜艇,就象古希腊人谈宇宙一样,只知核潜艇是以核为动力的潜艇,一句大实话!上级选中我来搞,是看我有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的学历,还看上我曾搞了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经历。”
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四位总师合影(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当时的美苏对中国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黄旭华们当时面临的困难是,一没有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专业人才,二没人见过核潜艇,三没有核潜艇的技术参考资料。四年前的1954年1月21日,全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USS Nautilus SSN-571)下水服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旭华发动全部科学家去找材料,尤其是搜寻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有关信息,再通过收集的资料分析、研究美国核潜艇技术,但当时的信息真真假假,难辨真伪。这时候正好有两个人,一个从美国、一个从中国香港,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导弹核潜艇的儿童玩具模型。
幸好这玩具非常仿真,“我们把它们装了拆拆了装,发现这两个模型的具体情况跟我们收集来的资料汇成的美国核潜艇总体一样。我们就有信心了。”黄旭华说。
黄旭华通过大量的水池拖曳和风洞试验,取得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论证艇体方案的可行性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回忆道:“计算数据,当时还没有手摇计算机,我们初期只能依靠算盘。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答案相同才能通过。常常为了一个数据会日夜不停地计算。”除了用算盘计算数据,他们还采取用秤称重的土办法: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安装中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过秤。几年的建造过程,天天如此,使核潜艇下水后的数值和设计值几乎吻合。
研发核潜艇时用的算盘▲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各项性能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中国仅用了不到13年的时间就走完了美苏30年才能走完的核潜艇研发之路。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建造完毕下水▲
404艇深潜试验胜利归来留影▲
1983年,黄旭华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1986年11月,60岁的黄旭华去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才顺便回了趟家,见到了93岁的老母亲,在家住了三天。但他还是没有告诉家人他是做什么工作的,次年,他母亲收到了他寄的一本《文汇月刊》,上面的一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才揭秘了他的工作。
1988年,新型号的潜水艇进入研制的最后阶段,在交付海军使用之前, 必须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4月29日,黄旭华跟艇员一起下潜300米,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如今,93岁的黄旭华作为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仍然每天准时去办公室上班。他说:“我们搞科研的人,如果不把科研装到心里面去,你很难出成果,需要把自己的一生放到科研工作当中去。”
黄旭华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他们心中:“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