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制定的《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近日发布。一直以船舶工业“唱主角”的智能船舶领域终于有了来自航运业的有力声音。这对于我国船舶配套企业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全新的挑战。面对市场上即将增长的智能船舶配套需求,我国船舶配套企业做好准备了吗?
全球首艘无人驾驶渡轮Falco号
《指导意见》提出,将引导和鼓励现有船舶通过改造或直接应用成熟的智能船舶技术与产品;组织开展智能船舶“一个平台十N个智能应用”的示范工程,推动公务船舶率先应用智能船舶技术;提升港口及其重大装备和智能航运仪器、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建(制)造能力等。可以预期的是,在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下,智能船舶的发展将为我国船舶配套行业开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对于我国船舶配套行业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战役和重要突破口。
与此同时,我国船舶配套行业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智能船舶的发展虽然离不开船舶设计与建造,但最根本的还取决于船舶采用的智能技术与设备设施,从这一角度来说,船舶配套对智能船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我国船舶配套行业不仅将错失一个巨大的市场,还将累及我国智能船舶的发展。因此,对于一直是我国船舶工业短板的船舶配套行业来说,智能船舶的研制更意味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我国船舶配套行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水平依然相对落后,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差,技术积累较薄弱。而智能船舶涉及诸多现代技术,如船舶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环境感知、自动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复杂,前沿热点多,几乎囊括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部。我国船舶配套行业如果不能迅速实现智能化升级,则可能在这一新兴市场难有作为。另一方面,智能船舶将对设备的质量、可靠性、智能化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而我国船舶配套企业生产的产品相比国际先进船舶配套产品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更加凸显“强者恒强、赢者通吃”规律的智能船舶配套市场,我国船舶配套行业的劣势将更加明显。
因此,我国船舶配套行业应以慢不起的紧迫感,针对智能船舶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大力开展技术研发,提升自身科技实力;同时,以谦虚、开放的心态开展国际合作,在学习、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尽量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距离,并打造自身优势,为即将开启的智能船舶市场做好准备。当然,面向市场的研发必须在“游泳中学游泳”,我国船舶配套企业还应努力加入到目前和即将开展的相关研制项目中,为项目提供适应需求的产品,在产品的更新升级过程中稳步提升产品及技术的智能水平,为我国的智能船舶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